苏琳娜走后几天,魏金钢还沉浸在分别的痛苦之中,和她一个宿舍的那位女干部送来几本书。她说:“小苏交待我给你送来,本来她要当面给你,但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她竟把这几本书忘在了宿舍的书架上。”魏金钢拿在手里,一共三本新书,还散发着浓郁的墨香,一本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另一本是美国约翰?柯林斯(JohnCollins)的《大战略:原则与实践》,再一本是《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理论研究》,作者是我国高校一名教授。最近两年,魏金钢喜欢上军事理论书籍,他从团作训股借来几本读完,周振强也曾从学校图书馆给他借过几本,看完后再邮寄过去还给他们,虽然有的方面看得不是太懂,有的就囫囵吞枣,但大体还是有收获的,起码军事理论知识遥遥领先于他的同期战友,甚至还要比一些干部高出一大截,这都归功于他平时喜欢看书的良好习惯。收到苏琳娜的书,魏金钢十分高兴,心想:知我者,琳娜也。尤其《大战略》这本书,他在一篇理论文章上看到过书名,记得文中还引用了它的很多理论观点,从那以后他对此书非常向往,期望有朝一日能够读到它。但不知道是啥原因这书在书店却买不到,向身边的同志打听,很多人如听天书,不知是何物,魏金钢连说带比划描述这本书大概讲的什么内容,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便是司令部的干部竟也没有几人知道世上还有此书的存在,更何谈他们读过、了解此书了。每看完一本书,魏金钢都会向苏琳娜津津有味地谈论他的体会,有时还加上自己的观点,每逢此时苏琳娜都是静静地聆听,任凭他唾沫星子乱飞,滔滔不绝,一讲就是半个时辰过去。无论苏琳娜听不听得懂,她都在魏金钢面前摆出一副专注的样子,用赞许甚至崇拜的眼神望着他,在他讲到精彩处,还不住地点头赞许。一次,苏琳娜告诉他,她爸爸的书架上有很多军事理论书籍,甚至有的在书店根本买不到,是内部刊印的,但她爸爸立过规矩,不让任何人动他的书。魏金钢一听,提起了十足的兴趣,他一脸坏笑,给苏琳娜出了一个主意:让她从家里偷拿几本。苏琳娜宁可冒着被爸爸发现的风险,出于好奇心理,也更是为了满足魏金钢对知识的渴求,她偷偷地从书架上拿了两本交给他看。这一看不要紧,魏金钢竟上了瘾,他不断怂恿苏琳娜从家里偷书。当然,书虽是偷着拿出来的,但看完后再让她偷偷地还回去。老按既定路径去做同样一件事,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苏琳娜从家里经常“偷书”虽然十二分小心,做到不留痕迹,但还是被爸爸发现端倪。苏琳娜只好向爸爸承认“偷书”的事实,但她隐瞒了给朋友看的真相。爸爸倒没有认真责怪她,只是问拿书给谁看。苏琳娜却说她自己看。爸爸哈哈笑了起来,不会相信学护理专业的女儿会对枯燥的军事理论感兴趣。知女莫如父。虽然立过规矩,但当爸爸的从此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女儿随性从自己的书架上拿书,只要女儿高兴,至于她给谁看,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有了爸爸的默许,苏琳娜由“偷书”转为从书架上公开拿。可以说,爸爸书架上那几十本关于军事或战争理论方面的书,苏琳娜断断续续拿了一遍,魏金钢也相应地粗略读了一遍。一次,李指导员看到魏金钢在读一本厚厚的关于研究古今中外经典战役的书,他感慨地说:多年没有静下来读书了,能专心研读这类书,魏金钢确实不简单。同时还告诫他要把精力用在高中知识的复习上,高考又不考军事理论。苏琳娜给他看的书,如一剂良药,治愈了魏金钢心理的忧郁和浮躁。但如今,遗憾的是苏琳娜离他越来越远,将再无机会读她拿来的书,再无机会和她一起分享他读书的体会了。想到这儿,魏金钢用手捧起苏琳娜临别送给他的三本崭新的书,睹物思情,心潮澎拜,绵绵的思念和伤感从心底涌出,几年来一幕幕往事沉淀在记忆深处,一旦被触动,就像开闸的洪水,冲撞着他的思绪,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他打开偏僻的背包库房,把自己关进里面,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伏在库房架子的一侧,“呜呜”地哭个不停……
魏金钢发现,苏琳娜送的书中夹着一张便条,上面写着:
亲爱的金钢同志,这三本书是一位老战友托我送给你的,他希望你驰骋千里,志在四方,事业成功。当然,这同样是我对你的美好祝愿。你不要辜负了两位战友的期望哟。
永远的战友苏琳娜一九八七年五月三日
魏金钢当然知道苏琳娜所说的老战友是谁,虽然和他级别相差很大,但读了他的不少藏书,算是神交已久的书友。魏金钢从心里应感激他,他思想开明,没有强制自己做什么,更没有利用职权影响给他在工作上施加任何不便,哪怕一点点也没有。单从这件事上看,他就称得上是一个好人。对苏琳娜送来的那两本外国人写的书,魏金钢爱不释手,翻看了书的目录,了解大概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再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细细品读,这是他多年来看书的一个习惯。当翻看《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理论研究》时,魏金钢觉得这本书写得很一般,好像去吃别人嚼过的馍,一点滋味都没有。作者机械地编纂了二战以来的经典战役,用联合作战的理念,总结剖析每一个案例,观念陈旧,方法老套,书中的理论观点、战略战术思想和周振强寄给他的一些资料相比,已经落后了不仅仅是一个时代差。距离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仅有十几年时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战争将从摩步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转换。国外战争理论研究早已着手探讨全新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形态,从指挥体系、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兵力编制、兵种合成以及到资源配置、战略战术、战场界限、后勤保障、宣传动员等等,都是一个新的概念,将颠覆二战以来传统意义的战争模式,那时的战争没有人们通常理解的前方和后方,没有单纯的海陆空泾渭分明的制权之说,将是陆海空天电立体式作战,不仅对指挥员,而且对单个作战士兵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再是过去战场上指挥靠有线电话、冲锋端一杆枪。高校的教授写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呢?连魏金钢同志都看得明明白白,如果单纯谈论它的价值,毫不客气地说,只能作为一个资料汇编而已。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往后看,凡想做点学问的,好像喜欢拿祖宗的那点遗产翻过来倒过去地钻研,注释考究、寻章摘句是一贯熟用的技巧,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做得了大学问,洋洋乎巍巍壮观,解析圣人之言,引经据典,包罗万象,只能算是“移花接木”的匠人而已,把它造得再怎么花枝招展,别人什么好的都有,但唯独没有自己的思想独创。这本《理论研究》仍旧没有脱此窠臼。人们享用的现代文明成果基本是西方人近现代以来的发明和创造。我们用的电话,乘坐的汽车,照明的电灯,吃的西药,喝的自来水,穿的化纤衣服,铺路的沥青或水泥……这一切枚不胜举,哪一样曾是我们发明出来的呢?甚至我们常用的词汇如科学、民主、幽默、罗曼蒂克等等,都来自西方的文化。敢于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是我们中国人文化
第三十五章 希望你驰骋千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