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四章 春风扬起的沙尘迷住了双眼[1/2页]

天国相依 丰华石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女儿哭哭啼啼回到家里,妈妈惊慌失措,不知道琳娜究竟是何原因这般伤心,以致将自己关在卧室,闭门不出,哭泣声一直持续不断,不管怎么敲她的门,都不予理睬,门被死死地反锁着,妈妈想进去看一看、劝一劝,也无能无力,在门口踱来踱去,心急如焚。妈妈只好隔着门朝女儿轻柔地喊话,劝她想开一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有爸爸妈妈在,一切都会过去的,不要伤心过度,保重身体。女儿听到妈妈的话,似乎哭声更大了,开始是“嘤嘤”之音,过了一会便“呜呜”地哭,妈妈越劝,她愈哭得厉害,最后竟是“嚎啕”大哭,再怎么隔门劝慰,也无济于事。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苏琳娜妈妈回忆,他们夫妻年轻时都在基层部队工作,那时家庭条件差,儿子生下来后长年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直到上初中时才接到身边,转入城市里的学校读书。或许要弥补对她哥哥的亏欠,苏琳娜从小被娇惯,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什么事都依着她。苏琳娜正在读初中时,突发奇想非要当兵,爸爸费尽周折才将她弄到部队当文艺兵,蹦蹦跳跳学一段时间舞蹈,她感到太辛苦,实在不能坚持,又转行学医。毕业后被分到师医院工作,总算在爸爸妈妈身边,从小懒散的本性暴露无遗,上班常常迟到早退,三天两头请假,理由还冠冕堂皇,几乎每次请假都报告说她要下部队巡诊。师医院外出巡诊都是有计划、有布置的,每年统一组织,每次巡诊由不同的科室主任带队,人员组成根据不同任务随时调整。巡诊是一项硬性制度,师级医院远离基层部队,难道就光等着基层官兵来就诊吗?这当然不现实。后来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人人都想着去下海挣钱,师医院也未能置身于外,医疗向社会开放,传统的巡诊制度似乎逐渐松弛,转而向挣钱上投入更大的精力。这一任院长对巡诊制度落实总体是不错的,他按照师党委的要求,每年都组成相应的医疗组走遍各个基层部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驻地偏远的基层官兵就医难的问题。苏琳娜个人申请下基层部队巡诊,本身是一件好事么,但师医院的巡诊又是统一安排的,不能随时满足她说走就走的巡诊要求,如何解决呢?院长一时犯难。于是找苏琳娜谈话,问她为什么喜欢到基层跑呀?苏琳娜说:她不喜欢医院那种沉闷的氛围,几乎使人窒息。院长笑呵呵地向她解释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逐渐适应医院环境。苏琳娜将头一甩,回怼一句说:巡诊就应有随机性,基层官兵是不是就应掐着时间挨着号等待师医院巡诊时才生病啊。院长顿时哑口无言。如果专门给苏琳娜破例,由她随时到基层部队巡诊,似乎也不符合师医院的制度。院长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只要有驻训部队,就安排苏琳娜负责医疗保障。从此,以致师所属部队,不论是啥级别、多大规模的野外驻训,甚至保障上级任务,总会看到穿着白大褂的苏琳娜——苏军医忙碌的身影,她常常坐着吉普车穿梭于各个驻训宿营区,成为基层官兵训练之外、常期盼的生活内容。苏琳娜后来申请到二团工作,院长一刻也没犹豫,拿起笔一挥而就,在派遣单上迅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唯恐时间拖延造成她临时反悔。院长也当然知道,对于一位女军人到基层工作,会有很多不方便,尤其是基层作战部队,既没有女兵的岗位,也较难解决住宿问题。其实,苏琳娜到二团报到前,已经有一名师医院的女干部在那里工作,这当然不是院长的安排,他既没有这个权力,也不会想得那么周到,那位女干部父母的家就在二团驻地城市。院长只会想着给他制造麻烦的同志快点离开,能给他带来收益(挣钱)的同志既使想调走,若没有征得他的同意谁都甭想。苏琳娜在房间里哭泣不止,妈妈在门外抹眼泪。妈妈已尽了努力,别无办法之下,只好打电话给爸爸,让他抓紧回家。
      苏琳娜爸爸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里,一进门听到女儿还在哭。爸爸问:“究竟为何?”妈妈说:“不知道啥原因,从部队一回来便把自己关进屋里,除了哭还是哭。”爸爸说:“前几天离开家时还高高兴兴的呀,不会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吧?”妈妈说:“我也猜不到呀。”爸爸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沉思一会说:“或许出在小魏提干的事上。”妈妈轻微点头,她觉得除了这点事让女儿格外用心之外,其他事情即便干砸也不至于让女儿这般伤心。妈妈问:“名额是不是没下给他们二团?”爸爸说:“不会的,分配给各个团的名额是经过师党委会研究过的,这方面不会有差错。”妈妈说:“要不就是小魏没被选上。”爸爸说:“这个情况可能性也不大,别说二团有两个名额,既使只给一个名额,也非小魏莫属。这孩子非常优秀,难得一见的好兵啊。”妈妈显得有点着急,埋怨道:“这不可能,那也不是,你有本事别让女儿哭呀!”爸爸只好走到女儿卧室门口,轻声叫着她的小名,一连几遍,也未听到女儿有何反应,听到的仍是哭声,只不过声音比刚才小了许多。爸爸劝慰女儿没有多大成效,只好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试一试从外围能否取得突破。他给二团政治处方主任打电话询问,才知事情的起因。妈妈看到,他放下电话后,脸色凝重,若有所思,伸手去拿桌上的香烟,点了几下都没点着。过了好一会,妈妈说:“你和我还得去上班,不能总在家里耗着吧,女儿咋办?你作为领导,应该有解决的办法啊。”爸爸一脸怒气,气愤道:“不知道好歹的东西!咱女儿上杆子去求人家都求不下来,假若传出去,我这老脸往哪儿搁呀?”妈妈不明白他在说什么,见他发怒,没敢细问,只是小心翼翼地安慰他说:“女儿已是这个样子,你莫火上浇油,没必要听了他们的一面之词就动肝火。”爸爸说:“他们说的应是实情,不会欺骗我。”妈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问女儿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要紧的是把女儿安抚好。”爸爸只好又去叫女儿,隔门喊了好几声,待女儿哭声稍一停顿,他说:“我打过电话问过了,你挂念的问题应该能解决。”
      苏琳娜终于停止哭声,从自己的卧室里走出来,双眼红肿,满脸泪痕,她一见到爸爸,又抽泣起来,口里含混不清地说:“爸爸,我该怎么办呀?我付出那么多,可还是没有得到一点点回报……”妈妈一见女儿,连忙端过来一杯水递给她,女儿没有接,还是继续哭泣。爸爸说:“我刚才从方主任那里大体了解原委。你做得没有错,帮助战友没有出格。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有的愿意接受帮助,有的对别人的帮助却完全抵触,女儿碰到的就是后一种情况。你做过了就别后悔,也没必要和他计较,他不接受你的帮助或许另有原因,你心胸放宽一些,何必这么耿耿于怀呢?更不必为这事伤心欲绝。”爸爸这么一说,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他又怎能理解事情背后女儿的一片苦心和情感历程呢?苏琳娜哭着说:“我把感情都寄托在他身上了呀,为什么他一点都不领情呢?”妈妈此时才似乎明白女儿为什么会那么伤心,她为自己的心上人付出太多太多,而对方却没怎么将女儿当一回事,是啊,不论搁在谁身上都会难以接受,更何况女儿行事一贯认真而执着哪!妈妈说:“他有眼不识金镶玉。女儿何必与这种人一般见识?你和他处朋友,却总惹你不开心对吧?趁早和这种人断了关系,他配不上金枝玉叶的女儿。”无论妈妈拿什么话安慰苏琳娜,始终没点到裉节,她心里依然委屈得难以释怀。爸爸说:“从成长环境分析,他的出

第三十四章 春风扬起的沙尘迷住了双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