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华的胡思乱想,他把这里当作成水泥使用地实验场了。虽然进度在李柏华看来已经够快了,但那些老军汉们却觉得还是太慢,整天就跟在李柏华身后督促着,还不时的出一些馊主意。李柏华对他们的主意一概不理,不然光着围墙恐怕就会修成和木桩子一样的军营篱笆桩了。
围墙的建筑样式和大明朝当时流行的款式如此的不协调,很快就引来看不惯的眼光。这不,右都督王允中就过来质问了:“我说老弟啊,你这学府怎么修的和城池一样呢,这么坚固的围墙,恐怕连个鸟都飞不进去了,你这里是教书育人还是看押犯人呀。”
李柏华嘿嘿一笑,说道:“这围墙坚固自由坚固的道理,你看咱们这里是什么地方,那是培育我大明军队中各级军官的地方,以后那些军队里的混小子们过来,不在把这里修的清净艰苦一些,难不成还要修的和宫殿一样把他们供起来呀?况且,这里还是咱们的最高军事禁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王允中仍然不满意他的回答,又说道:“你修这么大一个院子,里面能装多少人啊。这里面当作京师大营驻扎个上万人马都够了,这不是浪费吗?”感情他把这军事院校当作普通的学堂看待了。
李柏华沉思半刻,严肃的说道:“老爷子啊,其实军事学院,除了要培养我们大明军中的高级将领,让他们拥有过硬的素质和军事指挥本领之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军队里更多的中下级军官,而且诸位都看到了,现在的战争已经不是以前我们靠战马弓箭大刀来拼死了,威力巨大的大炮、射程比弓箭要远好多的火枪,已经是现在战争取胜的关键。说句有些得罪人的话,现在打仗光靠蛮劲是不行的。但话又说回来,没有蛮劲和勇气,那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这所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不仅仅要懂得火炮火枪等现代化作战的技巧,还要培养他们有一颗为我大明帝国的繁荣昌盛抛头颅,撒热血的勇敢忠诚之心,要培养出一大批英勇奋斗、坚页不屈、能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人的中下级军官,当他们学成之后,分散到我朝各地的军中,不仅仅充实了当地的军事力量,更能把所有的将士拧成一股坚实的绳索,让他们忠于我们的皇上,热爱我们的国家。到那个时候,不管哪里来的反动势力,我们都有团结一致的信心,将他们一扫而光!”
李柏华即兴的演讲让围在周围的老将军们若有所思,一个个都没有了开始那种审问犯人似的表情,而都纷纷低头慢慢咀嚼其这些话里面的深意了。
其实李柏华原本是想让天启皇帝做这个学院的最高祭酒,但私下和孙承宗密议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提出这个建议。孙承宗认为皇帝担任着祭酒长久下去会加重了皇权,如今的天启皇帝还好,万一天启之后出现一个更加强势的皇帝,一旦皇上争权,那百余年来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臣权将会毫无回旋的余地。而李柏华也想通过军事学院的建设和五军都督府的改制,再次理清文治国武保家的概念,让那些为帝国征战多年的老将军们有一个好的归宿。
当时孙承宗还提出,如今全国各地的卫所都在整编裁撤,兵部已经根据内阁的提议拟制将全国划分成几个大都指挥使司的方案,这种设置已经和唐朝后期的那种节度使有些相似,因此他担心会不会出现拥兵自重的现象。
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出现,李柏华很肯定的给出了答案,在他的构思里,等到全国几个主要地区的铁路大动脉打通之后,将会把全国范围内的募兵通过铁路运输到不同的属地去驻守,而且征兵工作要交给兵部,练兵统兵是五军府的事情,这样就避免了官兵有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可能。另外,通过在军校里标准化的管理,学成分赴各地的军官都可以定期轮换,包括都指挥使司的总司令,也一样需要进行轮换,从而可以避免拥兵自重的问题。
几位老将军相互对了对眼神,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出欣赏的意思,王允中便说道:“小子,以前他们说你会打仗能打仗老夫还不服气,听你一席话,还真是觉得自己不服不行,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打仗有谋略,讲话也是一套一套的,老夫等人服了,这学院就按照你说的样子做吧,咱们不干涉了。不过,话说回来,这速度要加快,今天那国学院都已经开学了,咱们这里才刚刚动工修建,不快是不可以的。”
第三卷 烽火第五十六节 军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