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白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货币向来以金银为主,铜钱为辅。他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早期印制的纸币“大明宝钞”和铸币铜钱的发行上,朝廷还明令禁用金银做交易。翻开《大明会典》,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钞法”和“钱法”,却没有“银法”。但朝廷对流通的货币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这种货币制度最终以纸币的急剧贬值与铸币的混乱而告终。
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的,并且是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成、弘年间以后,白银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白银开始了从官方非法货币到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而白银的大量使用,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商帮逐渐形成、商品交易的市镇开始兴起,隆庆元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条法令,是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明确“银钱兼使”的法令。其重要性就在于,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为合法货币,而且是用法权形式把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固定了下来。自此,银本位的货币体系正式建立并运行起来。
但是,由于白银的使用渗透到整个社会,促使社会各阶层上上下下产生了对白银大量的需求。首发?君?子??堂?这一巨大的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使当时国内白银储存量以及银矿开采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凸显了出来,求远大于供,白银价值大增。这样不稳定的货币体系,也对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地负面影响。
眼下的大明国内,商业经营利润最大的就是皇帝地皇庄,其他南直隶地区也有部分徽商做着不小的生意。但他们或多或少也和皇室有一定的关系。从李柏华的几个产业中就能看出,在朝中的大臣中间,有相当的一部分都有着自己的家族产业。首发?君?子??堂?因此。对于白银稀缺地货币体系,他们自然就有很大的意见。
当李柏华将铸造铝币的建议提出来之后,小皇帝自然不会反对。其他的大臣们现在都以孙承宗马首是瞻,而且权衡之下,铸币这件事情似乎他们从中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利益,因此很快在朝会上得以通过。
但接下来谁掌管铸币大权的问题却成了争吵的话题,掌管着朝廷税收财政大权的户部当仁不让的要接过这个担子。但工部以铝锭和铸造技术为由也想分一杯羹,就连礼部也认为这件事情关系到天朝礼制问题,也表示应该参加。=君?子?堂?首?发=其他不相干地几个部门见礼部都要挤进去,也纷纷提出要参与这件事情中来。
台下群臣们嗡嗡的争吵声,让此刻正在想着试验铁路修筑的天启皇帝烦躁不已。心里有些怨愤的看着台下正半眯着眼看热闹的李柏华,心想让大臣们就这样争吵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结果出来,既然这事情是师傅提出来地,他肯定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这道难题。于是便示意让李柏华出班讲话。
李柏华早就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当时没有完全讲出来就是为了让这几个部门争一争。现在提出来更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君?子?堂?首?发=他说道:“启奏皇上,以往这铸币一事原本是户部和宫中宝源局之职责。但臣此次所提之铸铝币,不同于以往所铸之铜币。需要以金银为本,折算成所铸钱币的数量。比如说,我有一万两白银。我铸造的铝币一枚面值一两,也就只能铸造一万枚。也就是说,一枚一两的铝币,能够购买一两白银。如果铸造的多了,那这铝币就不值钱了。铸造出地铝币,也需要让人们用货物或者金银来兑换。因此,臣认为这次铸币应该像一桩生意一样,由一个工厂或者商铺来主导。朝廷对负责这件事情的商铺只要做到绝对的管辖和监督就够了。”
天启虽然并未听懂多少,但看到台下内阁大臣和几位掌管钱粮的户部官员点头称许。=君?子?堂?首?发=便知道李柏华所说在理,思虑了一番后,他问道:“师傅你的意思是既不让户部或宝源局来铸钱,也不让朝廷其他部门来做这件事,而是交给商人去做?”
李柏华回答道:“皇上所言甚是,但这个商人却不能是一般的商人,必须是皇上委派的官商。这样才能对铸币之重任起到
第三卷 烽火第五十二节 央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