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卷 烽火第五十五节 军政[1/2页]

资本中华 书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刚刚送走河道总督没多久,新任的兵部尚书袁应泰和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秦良玉、右都督王允中等几位将军一起走进了李家的大门。
      袁应泰,陕西凤翔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起初下放做知县时,在勤修水利、抗洪救灾方面表现突出,因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因此被升为工部主事,后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司郎中,在任期内裁汰打发了数百个假冒世职的人。不久外放为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萨尔浒大战期间,时任河南左参政的他征募大军数万,出关御敌。建贼退却之后,袁应泰被任命为辽东巡抚,职位在熊廷弼之下。首发?君?子??堂?后因内阁首辅孙承宗无暇兼顾兵部事务,便将其召回京师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左都督秦良玉是四川忠州(今四川忠县)人,饶勇有胆略,善骑射,通诗词,明礼义。治军有方,所部号“白杆兵”,纪律严明。万历二十七年曾统兵讨伐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杨应龙,为朝廷立下了战功,是全国闻名的女士官。万历四十八年曾带兵增援辽东战事,后又回川参与了平定奢崇明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被提升为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王允中也是一名著名将领,虽然年事已高,但威风不减当年。首发?君?子??堂?他一直率军驻守大明的北方边关,万历年间曾多次击溃进犯的鞑靼骑兵。特别是万历末年。河套鞑靼大举进犯松山。王允中亲率士卒操练搏斗勾卒战术,在永登、天祝境内地阿坝、分水岭、青羊水一带拒敌,将入侵鞑靼击退到双黑山,他命令骑兵排列成方阵,和敌人对峙激战三天三夜,敌慑于王允中军队地威势,退回河套地区。后鞑靼趁王允中奔母丧期间,又再次前来偷袭。接到告急,王允中率部连夜袭击敌人的后方,敌人疑为天兵至,四散逃命。王允中乘势斩杀敌酋三大,敌兵败退,王允中率部直追到宁夏境内的贺兰山,歼灭敌人三千多人。首发?君?子??堂?战后,神宗下诏在他的府第南大街建都督坊,表彰他的战功。去年被升为右都督。
      按理说兵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人是相互制约。走不到一块来才对。但今天他们就偏偏走到一起,一起来向镇海侯李柏华求教来了。
      袁应泰文官出身,让他掌管兵部去指挥大军征战。还真有些难为了他。而秦良玉和王允中行伍出身,调入京师出任闲职也是浑身的不自在。他们几个人此前为了西进大军的战事争论不止。最近这几个月过后,瓦剌已经被西征大军一举荡平,俘虏精壮数万,妇孺近十万。精壮们都被押解去修筑铁路,而妇孺则被分别发配到美洲和宝洲赏赐给第一代开拓者了。马世龙被任命为西疆总督,看管着瓦剌人原来地大片草原和荒漠,麻承宗则率军南下到达了乌斯藏边陲虎视眈眈。
      他们的争论就源自是否立即对乌斯藏用兵上。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建议说要趁大军新胜之威,大举南下,配合西进的李如柏部,一举解决乌斯藏的问题。而兵部官员们则要从后勤保障、战后管理等分析进行这样的战争是不划算的,因此他们坚持要从内部分化瓦解敌人,并且现在的情报看来,班禅的活动已经具有一定地影响力。只要朝廷的大军继续保持这样的压力。那边肯定能不战而屈其之兵。
      五军府地将军们说兵部的官员是胆小怕事坐井观天不懂瞎指挥,兵部的官员们又说五军府的将军蛮横无理。只会用蛮劲和武力,丝毫不懂战术技巧。争论来争论去,竟然连他们争论的主题都忘记了,后来他们竟然闹到正在兴致勃勃的研究蒸汽机新用途的天启那里。我们的科学巨人天启皇帝那里能听他们这群俗人地无聊争论啊,不耐烦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师傅,他可也是大明朝的常胜将军呢,于是便将他们一群人推到了李柏华这里来了。
      李柏华听完他们的来意后,哭笑不得,心想自己还真是居委会大妈了,什么事情都来找自己解决,要是能像后世那样开个咨询公司或者顾问公司什么的,恐怕自己一辈子也不愁吃穿了。
      “侯爷是从前线一刀一枪见过真

第三卷 烽火第五十五节 军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