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难得休息,知青们都窝在宿舍里裹着被子聊天。
看到阮幼宜过来,冯玉很惊喜:“幼宜,你怎么来了?自己过来的吗,郑枭怎么没跟着?”
“我都这么大人了,没事的,而且离得这么近。郑枭早起去捡了好多菌子,让我来叫你们去吃饭呢。”
“哇塞,又可以改善伙食了。最近天天吃野菜团子,可馋死我了。”
“谁叫你都不过去找我玩的,我一个人可无聊了。”
“这不是忙着赚工分嘛,桃园那边的活也不重,我就想趁着这会儿多挣点工分,不然养不活我自己嘞。”
“那你下工了也可以过来嘛。”
“好啦,我知道了,之后就有更多时间陪你玩了。”
“嗯,收拾收拾我们走吧。姜禾、田芳,你们也一起去吧!”
“幼宜,我们就不去了。”
“哎呀,走吧,人多才热闹呢。”
“真不去了,等会儿暖和点了我们还想去镇上买点东西。”
“好吧,那我和阿玉先走了哦。”
“好。”
“阿玉,顾知青在不在?”
“好像早上就没看到耶。”
“那我们走吧,让郑枭去找。”
正好是饭点,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不同以往的是,今天每家的屋里都飘出了一股奇特的香味,勾得两人吞咽着口水,越走越快。
不同的菌子有自己不同的脾气,滇省人按着不同菌子们特性,找到了与之对应的最佳吃法。
好菌子只“鲜”给会吃的人,“吃对了”才能解锁各路菌子隐藏的独特香气。在这里,菌子被吃出了“花”,当地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吃菌。
最“朴素”的吃菌方法,莫过于生吃了。松茸、鸡枞、松露、奶浆菌都可直接生吃,食材不经过任何调料的沾染,最大限度释放菌子原本的鲜味,细细品味,每种菌子的“鲜”都错落有致。“朴素”吃菌更适合拥有独特而浓郁香气的野生菌,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吃菌方式。
最传统且通用的烹饪方法,就是炒。当地人吃菌子,以炒为主,以煮为辅,即便是煮,煮前也要略炒。菌子鲜美,一般只需加一点青辣椒和蒜片,辅料就是油和盐,主要吃菌子的本味。
除炒以外,烩和煮也十分常见。
中午的全菌宴,郑枭是下足了功夫,几种烹饪方式轮番上场。
干巴菌因为味道鲜美,爆炒为妙,除了油盐和一点青辣椒以外,放其他调料都是多此一举,伤气夺味。先把干巴菌切成菌丁,并小心翼翼用流水冲净,晾去水气;在一盘菌丁中加入少许翠绿青椒丝,以土鸡的鸡油中火炒制。随着它下锅的“刺啦”一声,顿时香气四溢,整间屋子都能闻到那特别的清香。待出锅,看上去虽其貌不扬,但成菜黑、红、绿相间,举箸入口,菌丁在齿间炸开,辣味浓香喷薄而出,鲜得恨不能连舌头一起吞下去。
土鸡焯水,加入松茸,砂锅小火慢炖两个小时,起锅前加盐调味。无需再加入其他调味料,否则只是画蛇添足,破坏其本身的鲜香口感。松茸本身带来的鲜味,加上鸡汤的肉香和油脂,可谓是相得益彰,入口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在青头菌骨朵菌帽中,填入肉馅隔水蒸,是家常菜“酿”青头菌,要点是把剔下的菌柄与肉同剁为馅。菌子骨朵的肌理很细致,表面一经受热,立刻收缩,这样一来,菌体内部的水份就被锁住,很难逸出,自然菌子外香里嫩,非常爽口。
鲜香脆嫩的奶浆菌则配上当地味道浓郁的红辣椒和口味鲜美的韭菜花,再以蒜末提鲜。微微的辣,浓浓的香中还有一丝鲜甜,爆炒奶浆菌能让人食之不忘。
把鸡枞菌洗净、切好之后,加一勺猪油、一点盐,铺几片半肥半?的火腿,放在蒸格上蒸熟。把干蒸鸡枞夹到嘴里的那一瞬间,菌味、猪油味与火腿味相互激发,鲜味直接在嘴里爆开,经久不散。
在舂筒里放上烧青椒、新鲜的花椒、盐、大蒜和牛肝菌,之后慢慢的“舂”,菌子由菌块变成菌沫,青椒、花椒慢慢的融入菌中,各种配料的味道和菌子的味道合二为一,慢慢的从舂筒里溢出来,香中带有点点辣味。尝一口,鲜中带辣,香中带麻,特别爽口下饭。
羊肚菌泡
第30章 花样吃jier[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