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沃野上升起的道道烟柱,以及聚在一起欢快耕地的部族人,让刘世齐有种身处中原大地的错觉。
不过对这幅喜人的画卷,刘世齐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感,反而心中万般复杂。
河西武备之盛,前未有所比,放眼四处无一军可挡其锋芒。
河北三镇的镇兵不行,逐渐势大的契丹人不行,神策军更不行。
张家大郎口口声声说对大唐无比忠诚,可当年的安禄山同样如此,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结果该反还是反。
原本河西因汉姓唐人稀少,如无根之木,对河西采用分化的手段,归义军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可现今张家大郎一道令下,肃州四十万部族人齐齐编籍入户。
而且还从放牧改为深耕,只要没有大灾,二三年的光景便能让这些部族人吃上饱饭,从而将这些口众真正握在了手中。
这让朝廷唯一可以掐住河西脖子的手段,全无了用处。
如果河西人真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以河西军的种种犀利手段,根本没什么好法子将其遏制住。
而且张家大郎比之张义潮、张淮深更加勇武,也更有手段,今后朝廷对河西只能安抚怀柔。
此外再卡着凉州不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按张家大郎所说,河西出兵负责守卫,朝廷派遣官员治理,从而避免河西只知有张家而不知有朝廷。
想到这里,刘世齐叹了口气,张家大郎怕是早就算好了这一步,根本不担心朝廷不答应。
不过这种谋划之下,也意味着张家目前还没起了其他心思。
另外安化公主突然闹出来的事端,未必就是件坏事。
通过这些时日的了解,张家大郎根本不似之前认为的那样喜好女色。
身边只有两位娘子陪伴,不但都许了婚事,还极其宠溺。
如果与其联姻,有安化公主吹吹枕边风,河西没准真如张大郎所说,是大唐手中的一柄利刃。
低头沉吟了一阵,刘世齐勒住马缰,挥手让随从退后了些,对李金方低声道:“子瞻兄,你以为张家大郎如何?”
刘世齐话中的意思,李金方听得很明白,按耐中心中的喜悦,开口道:“谋略勇武自不必说,德行上或许有些不拘小节,但大德无缺,是位好郎君。”
刘世齐笑了笑,“子瞻兄的要求太高了,张家大郎放在大唐也是了不得的后起之辈。”
捋了捋胡须,刘世齐目光炯炯的继续道:“公主慧眼识珠,只是一眼便看出张家大郎乃是少有的良配。
若是真结成了姻缘,又是一桩让人传颂的佳话。”
李金方没想到刘世齐刚刚试探了一句,便开门见山的把心中打算说了出来。
他可是中尉韩文约的人,宗室贵胄乃至圣人,面对中尉都仰其鼻息。
河西从给朝廷进献的战马和军中器物上来看,对大唐的忠心还是有的。
如果自家公主真的能与张家大郎成婚,河西军定能成为李家的一大助力。
与神策军以及那些宦官们形成鼎立之势,从而使圣人与宗室之人能够摆脱对内侍的依赖。
想必是刘世齐也想到了这些,估计是起了搅乱的心思。
这让李金方心中有些发紧,挤出一丝笑容,又将皮球踢了回去:“刘兄所言甚是,不过毕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公主与张家大郎的情意再深,也要圣人开口才行。”
刘世齐对李金方的心思也能猜透几分,沉声道:“来河西的日子也不算短了,从瓜州的战事,到肃州的胡藩真正改换门闾,无一不证明河西今
第368章 刘世齐的安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