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隐隐绰绰的群山,黄皓一脸豪情的继续道:“咱们酒泉城外的沃野,可都是被大雪山的雪水浇灌的,不是靠着雨水赏饭吃。
只要开垦出来,抵得上中原的中田,一亩麦的收成达到八九十斤应该还是可以的。
况且明年可不单单种麦,还要种白?呢,只要一亩能收十斤的白棉,种上个四五亩,那您家的日子可就吃穿不愁啦。”
听到黄皓这么说,阔尔木被风霜刻下道道痕迹的脸庞舒展开来:“现在三斤白棉嘛,抵得一两银嘛。
肃州都种白?嘛,价格肯定是要贱些的嘛,可真要能收几十斤白棉,十两银肯定卖的上嘛。
还真是小黄乡长说的嘛,全家吃穿都不愁了嘛。”
说完这些,阔尔木又有些担忧,看着黄皓道:“听说从酒泉城到大山脚下的草场上嘛,足足有二十几万人嘛。
都种白棉嘛,哪里来的那么多种子嘛,沙州也是这两年才种的嘛。”
黄皓心中有些感慨,没来河西时总是听说那些蛮族都是体健力壮,心思简单的野蛮人。
可接触过后,才发现与中原的百姓没什么不同,不傻不愚,有时看事还很老道。
就说眼前的阔尔木,想事情就想的很仔细,不但对种子有些担忧,还能琢磨出谷贱伤农的道理。
而且这也算是喜事一件,这么用心的琢磨,说明这些部族人是真的打算以后以耕种为生,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想到这里,黄皓指了指东面的官路,对阔尔木笑道:“种子的事,您不必担忧,大郎君已经派人去和你们的老邻居去购买了。
明年开春的时候,保准你们都能种上,耽误不了农时的。”
阔尔木顺着黄皓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琢磨了一阵,脸上的表情先是疑惑,随后又变为了惊讶,最后又变为了理所当然。
笑得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郎君这是去找跑去西州的仆固俊了嘛。”
顿了顿,阔尔木又有些感慨道:“说句掏心窝的话嘛,入了户籍成了唐人就是好嘛,有大郎君的守护,这日子就是给自己过得了嘛。
小黄乡长嘛,如果明年真的打了那么多白棉,你一定替我给大郎君送去几斤嘛。”
“这个好说。”黄皓面带微笑的应了一声后,走到草灰跟前用脚拨弄了几下,见温度已经降了下来,转身对阔尔木招了招手:“现在可以耕地了,想要有好收成,犯懒可不行,只有把田地侍弄舒坦了,它才会长出更多的麦子和白棉。”
阔尔木咧嘴笑道:“这个道理都懂的嘛,就和那些牛羊一样的嘛,对它们不好,就没有奶可吃,没有毡毛可用的嘛。”
耕地对于部族人来说,其实比大唐的百姓要容易的多。
因为中原的百姓也不是家家都有耕牛可用的,很多百姓还是靠着人力来耕地,劳累不堪不说,效率也非常低。
部族人则不同,虽然没有经过训练的耕牛,但是性格温顺的马匹还是不缺的。
用支撑帐篷的木料与折断的弯刀做成的简易木犁,在马匹的的拖拽下,将泥土轻易的破开。
来来回回的几次,翻耕出来的硬土将草灰覆盖的同时,还变得又软又暄。
虽然犁出来的地还不是那么整齐,但已经掌握了些窍门的部族人却激动无比。
一时间,欢歌笑语,倒是真有了几分中原的景象。
第367章 小黄乡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