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城大学后门的本地菜馆,刘飞宇正给苏易介绍几位学校计算机社团的学长。
      刘仁杰,计算机系博士。
      张海涛,计算机系研究生。
      徐本昌,计算机系研究生。
      林艺群,计算机研究生。
      苏易看着这几位学长,都是人才啊。
      这时候的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可不是一般的值钱。
      大学的社团,里面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学校这个圈子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江城大学知名度,在国内也是排的上号的。
      每年校园招聘,计算机和金融的本科毕业生,基本都是去大国企或者大厂。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虽然薪资高,但专科生本科生还是主流人群。
      研究生、博士生在小公司基本碰不到。
      他现在也算是占了学校便宜,这些高材生还没毕业。
      要是毕业了,这种学历的人,可看不上他现阶段的小买卖。
      “四位学长好,我的情况刘飞宇肯定也给大家说了。”
      “我是我们学校金融系的同学,和朋友创业搞个互联网平台,主要是社交互动游戏方面的。”
      “这个网站的建设周期比较急,希望12个月时间具备上线的能力。”
      “关于酬劳,可以全职可以兼职,全职8000一个月,兼职按200一天计算。”
      “工作的地方就在学校对面的办公楼,走路出去五分钟。”
      “考虑各位学长还有学习压力,全职也会相对灵活,偶尔学校有事提前说一声就可以。”
      “各位学长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提。”
      苏易刚才开出的薪资,如果去对标苏伊士公司,那绝对是超高薪资。
      但苏伊士公司是实体行业,实体行业目前还属于薪资范围比较低的行业,不能作为比较。
      互联网行业虽然还未进入移动互联网,但此时的就业人员薪资已经很高。
      记得前世与一位程序员聊天,他大专生2007年薪资就到6000多一个月。
      2007年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大部分薪资都在一千左右。
      2008年以后,体制内薪资才逐步调整到三千左右,勉强与互联网行业差距拉近一些。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遍地是风投,上万家互联网公司成立。
      计算机人员薪资也推向更高峰。
      年薪三十万,五十万,上百万在行业内都属于常见。
      与体制内人员薪资相比,差距是天壤之别。
      当时有个段子。
      互联网行业员工薪资很高,创业公司业绩不好,老板到处拉投资,然后给员工发工资,完全是老板在给员工打工。
      此时的计算机的毕业生,大多都不会看的上体制,而是直奔私企高薪诱惑。
      随着这行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发展饱和。
      新公司越来越少,老公司业绩上不去。
      投资者不看好,越来越多公司关闭,互联网行业人员需求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趋之若鹜的选择高薪的互联网行业。
      造成整个行业人员迭代相当快,基本三十五岁就要面临行业淘汰。
      这一顿饭下来,刘飞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全程在热情的当捧哏,最终几个学长接过苏易的高薪邀请。
      刘仁杰博士时间比较充足。
      剩下一年基本都是搞论文,导师学术派的专家,基本不会拉他当义工。
      

第72章 找人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