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手段之三斗智文伐。执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文伐政策,即太公《六韬.武韬.文伐》《六韬.武韬.三疑》所列各项阴谋手段。在这些手段中包括离间、行贿、害忠、美人计、偷国等等,这其中很多策略在现实世界依旧广泛使用,大在国家间,小在企业、单位间、个人间。《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称吕望,字子牙(一说字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伪争议颇多。宋代以来,基本否定该书为吕望所作,认为是汉以后人伪托。但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并非汉以后人伪托。当今学者大多认定《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六韬》是一本弱肉强食的实战手册,其手段有很多是非道德的,但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这些策略至今还在被人民实用,不就是因为它们切中社会中追逐名利的人性弱点,为人实现名利提供了指南吗?正如被某些人视为盛世奇书的《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既为我们展示了特权的之实像,又为世人为服务奉迎攀援特权提供了指南,虽然只是对秘书行业的一种指南,但却为官员如何奉迎上级提供了指南。鄙人先把太公这《文伐.三疑》两章如实摘抄,再佐以姬昌之实际策略以印证。
《六韬.武韬.文伐》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忠]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乃将至,若天丧之。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富与贵,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六韬.武韬.三疑》: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莫觉其意,然后可成。施惠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那文王姬昌在其实战中又是如何运用的?
《史记.周本纪》中“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的记载,《淮南子.道应训》“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犴、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因费仲而通。纣见而说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一所载,纣囚文王於?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涂之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费仲而献之於纣,以免文王。以上等行动即是对《文伐》十二节中之一、二、三、四、八、十二等条之用。崇侯虎对于商王是忠臣无疑,但对于姬昌则是绊脚石,在离间纣王君臣崇侯虎失势后,西伯侯姬昌立即罗织罪名对其剪灭。《说苑.指武篇》记载:文王将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崇侯虎,为有崇氏(今河南嵩县北)国君,侯爵,名虎。受商封为侯,是纣王的重要羽翼。尊周的人把崇侯虎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当姬昌收敛天下民心时他毅然向纣王提出谏言,告于纣王,纣遂囚西伯于?里(
谋国自残之父食子—国盗之九姬昌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