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再者姒启在夺得皇权后骄奢淫逸,醉于田猎声色,过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生活,《墨子?非乐》引《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译文:《武观》中说:“夏启纵乐放荡,在野外大肆吃喝,《万》舞的场面十分浩大,声音传到天上,天不把它当作法式。”后人特别是近现代一些文史家们为了附和启子为逆子之论,为了附和父对子错之论,把《墨子》原文中的“乃”字改为“子”,其实在正统刊《道藏》本《墨子》原本中就是“启乃淫溢康乐”而非启子,同样《今本竹书纪年》注里也引用了《墨子.非?贰返脑?募矗骸办丁段溆》曰:‘?⒛艘?缈?罚?坝陲?食”改乃为子是为“罪子”在找名正言顺的依据呀!鄙人认为后人要改就应改成“启、子淫溢康乐”,即父子都是一样;也或是改之的史学家们拿出一件堂堂正正的金文之证据,再来行篡改《墨子.非乐》章之初衷之刀笔,到那时鄙人则甘愿缴械投降。从继位太康失国即可得出,姒启与太康上行下效官二代、三代之纨绔享乐之风。况且启之淫溢康乐是有很多证据可查的,《山海经》记载恰恰是姒启向上帝献出了三个美女,换来了“九韶”之乐。具体如《今本竹书纪年》载: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古本《竹??吩唬合暮箝_九韶也;《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帝王世纪》云:启升后十年,舞九韶;《大荒西?》:夏后?上三?逵谔欤?谩毒疟妗放c《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海外西经》也记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九代》……一曰大遗之野。《楚辞?离骚》中说:“启九辩与九歌兮,(夏)〔下〕康娱以自纵。”又《楚辞.天问》中说:“启棘宾商〔商即帝〕,九辩九歌。”“九招”、“九韶”、“九歌”、“九辩”,当为一事。《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言“开(开即启,汉人避景帝讳改)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以当启事。因此屈原所言夏初的历史是:“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即由于夏启纵情声乐,其子太康也如他父亲那样纵情玩乐,全然不没有长久治国之计划,最终导致姒启的五个儿子无家可归!姒启之纵情声色的行为可称是流连荒亡!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中说: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译文: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姒启自我人性缺失,以及在教育子孙上的缺失,最终导致夏朝开始后的太康、中康、相三代失国柄,到帝相之子少康才得以中兴。
第三个问题夏启是否真的去征剿武观进而父子相残?当然确有其事!对此史学家应无异议。因为很多人关心的不是剿没剿,二是到底谁代表正义,进而说明父残子之理直气壮之无愧于天地,而没有真正的去拷问人性!夏启有大儿子太康还有二子仲康在,也是夏启死后的实际继任人,他就为什么容不下他这个小儿子呢?
姒启有几个儿子史无定论,据《史记夏本纪》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I,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中康崩,子帝相立。”可知姒启有太康、中(仲)康,还有其他五个儿子。这是历史上的文人所引证过的:南朝裴?(公元430前后,男,字龙驹,生卒年未祥,南朝刘宋时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于学术世家,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之子,以史学名天下,著有《史记集解》八十卷)在其《史记集解》引孔安国(约公元前156年前74年,字子国,孔子的第10世孙。经典序录误作十二世孙。约自汉景帝元年,至昭帝末年间在世,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武帝时,官谏大夫,临淮太守。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府旧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皆蝌蚪文字,当时人都不识,安国以今文读之,又奉诏作书传,定为五十八篇,谓之《古文尚书》,又著《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关于太康失国、《五子之歌》的原话:“盘于游回,不恤民事,为羿所逐,
谋国自残之父屠子-国盗之八姒启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