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的夏天,通州(今北京通州)城外的高粱地里,元军的哨兵缩着脖子打盹。他们不知道,一支二十万人的明军正踏着晨露逼近,领头的是朱元璋的34;头号打手34;——徐达。而一百公里外的大都(今北京)皇宫里,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正盯着地图发呆。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称帝时,徐达的北伐军已经在路上走了三个月。
出发前,朱元璋给徐达、常遇春(北伐副帅)发了份34;作战说明书34;,核心就三条:第一,先打山东,断元朝的左臂;第二,再攻河南,拆它的肋骨;第三,最后直扑大都,端它的老窝。还特别嘱咐:34;别硬拼,元顺帝要是跑,别追——把他赶跑就行,赶跑了就是大功。34;
这话透着老朱的精明。他知道,元朝在北方经营了近百年,蒙古骑兵虽然堕落了,但真逼急了还是能咬人的。而且,把元顺帝赶跑比杀了他好——杀了他,蒙古人可能另立皇帝死磕;赶跑他,就能宣称34;元朝亡了34;,名正言顺地当天下共主。
徐达是个听话的将领。他按朱元璋的剧本走:1367年十二月克济南,山东全境拿下;1368年三月破汴梁(今河南开封),河南归了大明;五月抵潼关(今陕西潼关),堵住关中元军回援的路。到七月,北伐军像一把钳子,稳稳夹住了大都的脖子。
大都慌了。
元顺帝把希望寄托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元末名将),一个是李思齐(元末汉人军阀)。他连发八道圣旨,让两人带兵来救大都。
结果扩廓帖木儿在山西跟明军死磕,抽不开身;李思齐在陕西观望,假装没看见圣旨。元顺帝气得大骂:34;养你们这群废物,不如养条狗!34;
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元顺帝派了个叫也速的将领,带五万兵马守通州——这是大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过了通州,就是一马平川的大都。
1368年八月二日,明军抵通州。也速想玩把34;空城计34;,让士兵藏在城里,自己带少量人出城诱敌。徐达看穿了:34;这老小子想诈我?34;转头对常遇春说:34;你带五千骑兵绕到城后,我正面强攻,给他来个前后夹击。34;
午时三刻,明军的火炮(朱元璋的34;秘密武器34;,比元军的土炮威力大)响了。炮弹砸在通州城墙上,砖石乱飞。也速正指挥士兵抵抗,突然听见身后喊杀声震天——常遇春的骑兵已经杀进了北门。
元军瞬间崩溃。也速看着漫山遍野的明军,拨马就跑,连盔甲都跑丢了。五万守军死的死、降的降,通州成了明军的囊中之物。
消息传到大都,元顺帝在朝堂上哭了。大臣们吵成一团:有人说34;跟明军拼了34;,有人说34;赶紧跑回漠北34;,还有人说34;不如投降34;。元顺帝抹了把眼泪,说了句实话:34;拼?拿什么拼?跑吧......34;
八月四日夜里,大都的建德门(今北京德胜门西北)悄悄开了道缝。
一辆辆马车借着月光溜出城,车厢里塞满了金银珠宝、后宫嫔妃。元顺帝坐在最前面的马车里,裹着貂皮大衣,却觉得浑身发冷。
其实他不是没想过抵抗。大都城墙高三丈,护城河宽十丈,城里还有十万守军。但他心里清楚,这十万守军早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34;怯薛军34;(蒙古禁卫军)了——军官们忙着把家产往漠北转移,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有的还偷偷跟明军暗通款曲,问34;投降后给不给活路34;。
第30章 徐达北伐克大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