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书阁出来,经过榴花胡同之后是同德坊,再往边上两条街就是一道长长的墙壁,是坊中高门大户的院墙。
      再出了弄堂,拐个弯,便到了另一个热闹的地段,名为同乐坊。
      同乐坊在大周刚稳定下来的时候就有了,不过当时京城破败,名声凋敝,尤其是同乐坊这一段,因为有短兵相交,原本街面的青石全部被挖出来做防御,不仅地上坑坑洼洼,家家户户的墙垣都是半剥落状态。
      大周定都之后三年,税收上来了,于是当朝官员们重新划定了每个坊的大小和街道的走向。
      同乐坊地段不错,但是由于太过破败,修补困难,工部一算建造的费用,还不如推平了重来,于是迁徙了原来同乐坊的住户,把坊内全部推平,准备修大戏台子和蹴鞠场。
      只不过,高祖咸平三四年的时候国库不充盈,外加当年预算不足,蹴鞠场修起来了,戏台子却是修修停停,边上还多出一大块空地。
      比较凑巧的是,戏台子地基铺完的时候,东南西北四个交易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建成,当时又出了几家大戏班争第一名角的事情,当值的官员一汇报,上面说:行吧,都是不同地方来的大戏班,场景布局什么的应是各有地域特色,我这边就不定台子的大小和各种框框架架了,你们爱怎么搭台子就怎么来!
      于是,同乐坊的戏台子,除了基座,其他都变成了可拆卸的,由此也冒出来不少布景搭台的好手,什么烟雾缭绕、鱼游海底的场景都能模拟个大概。
      其他地方也想学着京城,只可惜有那个财力物力折腾“大制作”的班子终究稀少,而一般地方也不可能在市中心腾出那么一大块地方空着作“市民广场”。
      蹴鞠场永远热闹,被木栅栏围着,里有不少人跑来跑去。
      外面的三丈多高的大木杆上,从上而下悬挂着“腾云”两个字,长形的布料在空中猎猎起伏。
      甄菲自从进京就直接入了宫,除了上一次出来,几乎从未好好见过京城,游记和前人笔记看得再多,现在的情况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被收录进文字里。
      大宫女梅子倒是京城人,可她进宫时间早,记忆中的又大多是家长里短,连自家所在的坊市都没怎么出过。
      甄菲从她的讲述里能听出物价的变化和一般人家的生活状况,或者京中新出来的食物和绣法,其他的就少了。
      所以,甄姑娘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一次算是“土包子出宫——进城”了。
      普通人打扮的侍卫机灵地上前拱手,找了蹴鞠场门口的一位攀谈。
      “哎,大哥,叨唠了,我看那边,前两天的旗子好像还不是‘腾云?”
      “前两天?”身形健壮、衣着整齐、浓眉大眼的路人上下打量了一下,看到离得挺近的甄菲二人,又把目光转了回去,“你是多久没来了?‘翻云的破条子一旬前就被扯下来了!”
      “啊?这……其实小弟前两日刚跑商路回来……一时嘴秃噜了……”侍卫憨憨地摸了摸脑袋。
      “哈,幸好我脾气不是爆的,要不,你这么问可得罪人了!‘翻云社上一场在球上做了手脚,被人发现了,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名声,都完了!被烂菜叶子和臭鸡蛋直接砸出去了!”路人一张眼,“你不会是来找翻云家的谁谁吧?是的话,赶紧悄悄了走!”
      “当然不是,就是随意问问呗!话说,腾云家今年出了些厉害的啊!”
      “那可不!大成旺的双虚捻,满脚捻,小陈旺的套玉环,挂玉钩,罗大壮的大过桥,风摆荷……有名有技术的多得是!”
      “唉唉,那么多豪杰!就不知下一场我赶不赶得上……”侍卫顺溜地接话,狠狠夸张了一番腾云社的接球、进球和过人技巧,然后顺利地得知下一场比赛就在两天之后。
      甄菲对比着,蹴鞠场其实最初占地不广,随着喜好的人增加,从四人场的“名下火”到五人场的“小出尖”到七人场的“落花流水”,地方就越来越广了,蹴鞠的模式渐渐也有了修改,“左军”“右军”的人数渐渐固定并且一致。
      只是,在甄菲看起来,腾云社的练习还是有花式足球表演的感觉,缠斗多,有对抗,可惜少了长途奔袭时候一层一层往上叠加的紧张和乐趣。
      “菲儿在想什么?”
      “围着蹴鞠场的地方都好热闹啊,”各种卖茶点的,卖大大小小球具的,卖胜利球队的同款红缨、果盒、铜铃、银盘、插戴花和同口感赏酒的,“如果两个场地合起来,会不会可以容纳更多百姓来看?一边一个门就好了嘛!两边都在往一个圈圈里踢,数起来有点眼花tat……”
      “一边一个门?那,给一人一个球不是更好?”帝王轻笑。
      “那可不一样,拉长战线之后,大家就不会挤在一块儿分不清谁是谁了。”衣服的颜色一样,发型也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除了队长和副队长因为要进球所以能看出来,其他人都在“芸芸众生”里面,不是超级fan估计分辨不出来。
  

心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