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杨
      上元六年,科举之年,湖州贡院差点着了一场火,幸而学政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举子的损失。
      可惜的是,当期的湖州学政陆大人在考场大门打开的当夜,因为一时力气松懈,家人发现不及时,竟然醉酒而亡了。
      此时,本朝第三任帝王——大周高宗的第一任太子还健在。
      从湖州贡院出来的众人中,有一人姓杨,传言中曾是本科考生们极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只是,这一科他的考试院在着火点的附近,大火一起,不仅污了卷面,还被大火熏坏了两件衣裳,虽然很快就灭了,但是卷子却不能再得了,于是,名落孙山。
      虽然榜上无名很糟,但杨秀才还算幸运,因为是考场着火之故,即便违反了考试中的规程眼中污了卷面,还跑出了规定的考场,他依然没有被夺参加下一次科考的名额。
      因为家中人口少,手头也算宽裕,放榜之后,杨秀才在湖州多留了几日,想与今科榜上有名的人刷一些面子情,毕竟,科举上的“同年之谊”向来重要,他说不准还能讨个两次的“谊”。
      科考不成,刷脸成功也算没有白来一回。
      杨秀才豪爽大方,言之有物,周围众人也知道他落榜的缘故,虽然众人接到上官的告诫,不便多讨论考场之事,倒也不会有看不起他的情形。
      连续几日下来,杨举人大大小小的酒席诗会参加了不少,不仅有科考上榜的,也有落榜人的散伙饭。荷包瘪了,认识的人和听到的消息却多了不少。
      一次醉后更衣,听到有人迷迷糊糊地可惜本次学政,“年轻力壮,言行正直,偏偏意外身亡”。
      杨秀才好奇地追问了一句。
      那人说,跟着同乡去拜访过陆大人,本是带着暗搓搓的心思,想借着老乡的情谊疏通点儿关系,结果陆大人虽然拒收了礼物,说着“行必有方”诸如此类的严厉□□言语,但还是客客气气地把他们送了出去,对于陆大人的为人,他甚是敬佩。
      那人说着说着便醉过去了。
      杨秀才也不胜酒力,醉倒在地,脸面贴着冰凉的地面。
      他在家乡便有过目不忘的神童之称,自然记得,另一场诗会上,几个榜上有名的举子彼此吹捧的言语。举子们相互背两句对方的策论用以显摆,或许在官场老手眼里幼稚得很,但刚从贡院出来的新手们,从来都是自恋自豪、自有一腔指点天下的霸气——哪怕名次不够朝前。
      “行必有方”,正是某位举子的策论中的一句。
      这句话是学政陆大人的劝导之言,杨秀才在不同的地方听过两次。
      可偏偏就是这位负责本场科考的学政大人,在正式名次出来前意外身亡了,还是在得了提前扑灭贡院大火的功劳之后——即便自娱自乐式的庆祝也不至于无人在侧。
      贡院失火,哪怕没有损失,也是大事,可即便搭上了学政的一条性命,这一事件还是默默地湮灭了,渐渐无人提及。
      杨秀才也渐渐闭口不言了,哪怕回乡之后受了嘲讽,被之前就妒忌他的人说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没有多做解释、告诉别人自己是在贡院中被迫污了试卷。
    &nb

番外——四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