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3.惊人的对峙(一)[2/2页]

冷雨霖霖[民国] 荻秋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冷琮挑挑眉,边看台上,边留意他们谈话。
      “程小姐的父亲可有来头了。”周先生咂咂嘴,说起认识人的家世,如数家珍,“名震关外,是章大帅手下的老臣,现在辽东战事和解,程家连接着江南与辽东方方面面的关系,很是不得了。”
      冷伊和冷琮兄妹二人面面相觑,都吃了一惊。她一直知道程虹雨家境不一般,没想到是这样不一般的。
      周先生说着说着,音量不由提了起来。博容便将他引到小礼堂门外。正逢上整点,外头铜钟巨响过后还留下嗡嗡余音。
      台上刚好排完,那些演员已经知道了冷琮,一齐远远地同冷琮行了个礼,在台上就乱了开来。
      冷伊见得程虹雨向他们缓步走来,一看就是要同冷琮相识的。
      冷琮却起身说,“走,找博容去。”
      冷伊微微一怔,“等,等一下。”
      只见着他大步流星的背影,瞥一眼程虹雨滞在半途的身影,冷伊也只能转身往外走去。疾走几步,赶上冷琮,压低声响,怕被身后的程虹雨听见,“你觉得这秀绮演得怎么样?”
      他耸耸肩,“离我心里想的还差一大截,不过比预期的好一些。”
      前面,张博容同周先生站在一排冬青前,谈话也到尾声,又相互作揖。
      他们三人一同向校门口走去,林荫大道下,布告栏里一张牛皮纸的大海报吸引三人的目光,只简单的几行:
      我的太陽
      heлhцe
      程昊霖
      仔细看下面还有两行小字:
      西大樓戊三零三
      五月二十日晚六點
      棕黄的牛皮纸,在布告栏里显得尤为厚重,而那几行黑色大字,遒劲有力。起先还想抱怨偌大张海报,连个画也没有,枉费这么好一张纸。看了两眼却不得不承认,它盖过其他所有海报的光芒。
      想起前几日刚把那本契科夫的小说集看完,虽是翻译过来的,却不妨碍对原著的理解,对俄文也向往了起来。
      现在见了这海报,心里已开始算计五月十日如果有空,这俄文文学的公开讲座,倒是可以抽空一听。又想到,提前了近一个月就贴海报出来,教授的来头倒是不小。
      博容盯着冷伊,被她抬头撞见,含蓄一笑。
      她又瞥一撇冷琮,他双手枕在头后,仰头看法桐,如往常一般洒脱,眉眼间却又满腹心事,心里叹一句,冷琮也有烦心事儿了,不觉好笑,于是凑上去耳语道:“程家是个了不起的人家啊。”
      冷琮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却没有同往日一样抬杠。
      三人走回家,打算坐坐,便和娘一同出门,去绿柳居吃晚饭。这顿饭是冷琮提前订的位子,专为请博容的。
      谁知没坐得了多久,张家铺子来了电话,又是张夫人不好。
      一家子既担心又失望,冷伊和冷琮将他送到下关火车站,目送他走进那黑洞洞的列车车门。听着火车“突突”远去的声响,说不出的绝望,陡然涌上冷伊心头,却又在冷琮的安慰下平息。
      两人疲惫地回到家,冷琮四顾,好端端的,突然就惨淡起来,强打精神,“位子都定好了,少一个人不碍着我们吃晚饭呐,走走走。”
      素白墙壁,大厅几张细高红木方几,各一盆文竹郁郁、或万年青葱葱,搁在汉白玉的方盆中。八仙桌宽松地摆在大厅里,靠北一扇月门,一条悠长的回廊,百转千回,隐在竹林之后。
      正赶上柳絮飘飘的时节,坐在大厅靠西窗的桌边,借着傍晚的夕阳,见得外头洋洋洒洒白糖般的细软毛絮,倒有冬日观雪的错觉。
      绿柳居的素斋是金陵城顶出名的。豆腐皮绵软,在混了大料的汤汁中浸久了,撒上不知名的酱料,说是素鱼,便绝没有虾的味道,说是素鸭,便绝没有鸡的味道。
      冷伊用筷子拨动白瓷绿柳彩釉碗里一小块素鹅,无精打采。
      “张家夫人这病……”娘夹起一筷子素鱼,啧啧道,“反反复复,人受害得很。”
      冷伊心里一直犯嘀咕,她也去看过三四次,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既不发热,也不咳嗽,最怕的几个病症她都没有,只是歪在床上,面色确实不大好看。
      而博容嫂子的样子却颇耐人寻味。见着冷伊自是不大友好,对这个婆婆,似乎有幸灾乐祸之感,当然面上仍旧关心有加,只是觉得眉梢间透出少有的喜气。这话冷伊又不好同别人讲,只是心生疑虑。
      “你放开我!放开!”一个女人厉声尖叫,将整个大厅里的注意都引向那通往竹林深处包厢的回廊。

13.惊人的对峙(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