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亦可以放淤、改碱、种稻、通航,变害为利。
下策——缮完故堤,增卑培薄。
其实这也是丹川历年的治理之策,堤坝年年损害年年修缮,但却无成效。
为了考虑全面,尹峰不得不将其写上,也是想得个“素来周全”的评价。
其实上述《治河三策》亦有弊端,但想到只是个考校,尹峰就没有书写详尽。
戴笛起初以“水患治理”为题时,并没有没抱多大希望,毕竟这是积年沉疴。
所以他便让六少主尹峥从耕民流失入手,详写灾民,略写水患,也是想着避重就轻,以免出错。
而当戴笛看到尹峰的策论时,便知自己小看了天下人。
古人所言“达者为师”,更是让戴笛感同身受。
心里也暗自后悔,要是当初自己再坚持坚持,怕是能收个天资远超其他少主的弟子。
“嗯,文章甚好。孤素来是知道老八天资聪慧的,但就是性子过于懒散。”
“要不是孤以开府一事压着他,怕是也看不到这等文章。”
尹峰这段时间为了让新川主兑现诺言,一直都是勤勤恳恳。
也是生怕新川主反悔,才不得不暂时改掉往日懒散的性子,实属是被逼无奈。
“把这几篇文章拿给嫡长主看看,再把老六、老八叫来。”
“老八这篇,便先留在孤这吧...”
新川主虽对嫡长主尹嵩感到失望,倒也没忘了教导储君之责,随即让梁实将文章送去尹嵩处。
而戴笛见新川主唯独将八少主尹峰的文章留下,心里也是替六少主尹峥感到可惜。
......
“你们的策论孤都看过了,很不错”
“谢父亲赞赏。”
新川主此时倒是和颜悦色许多,也不避讳人前,鲜少夸赞了两人一番。
“不过孤倒有一事要问你们,丹川水患,物资运送成了一个难题,路上耽搁食物极易腐烂,不知你们有什么想法?”
新川主叫来两人也不仅仅是为了勉励,更是为了解决丹川水患之后的重建问题,毕竟“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先前新川走旱地运输,耗费时间过长。
为此,新川主不顾朝臣反对,兴建了“新丹运河”,便是为了让物资尽快流通。
但丹川气候变化多端且难以预测,而水运受天气影响甚大,运输却也损耗不少。
为了支援丹川治理水患,新川早已倾尽余财。
若再不解决水运问题,恐入不敷出,说不定新川连名声都捞不到。
“说错了也不打紧。”
见尹峰两人一言不发,新川主主动开口鼓励道。
尹峰一言不发倒也不因别的,而是感到些许困惑。
为何丹川水患,新川却如此上心?
九川可能并不是封建时代,而是正逢人道主义盛行不成?
给钱给物倒也罢了,正常利益往来。
但为了运送竟还专门新开运河,真不知如何评价。
但尹峰这话是万万不敢宣于口的,也只能归咎于是自己修为不足,凡事只论利弊。
而一旁的尹峥内心则是纠结不已,虽然腹中早有看法,但不知如何开口。
第11章 治河三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