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章 选择皇权还是选择生产力?[1/2页]

大秦从给始皇授课开始 古夏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独秀说的好多词,扶苏听不懂,但大意明白。
      郡县制很好,但不适合现在的大秦。
      “如此说来,夫子也支持郡国并行制?”
      像秦独秀这样的神人和自己一样的想法,扶苏十分高兴。
      他甚至幻想,通过秦独秀,改变一意孤行的父皇的想法。
      “暂时支持”
      “为何只是暂时?”
      扶苏糊涂了。
      支持就支持,不支持就不支持,哪有暂时的。军国大事又不是说改就改的儿戏。
      “郡国并行制能让功臣和六国旧贵族坚定的站在大秦这边,能让那些落魄士人有更多的去处,不至于建朝就灭朝,但也会爆,你难道忘了周朝是怎么灭亡的,周朝乱了多少次?”
      在原本历史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或者类郡国并行制的西汉,西晋,唐朝,明朝全都爆了,西晋爆了直接导致五胡乱华,数百年沉沦。唐朝爆了导致五代十国。
      要不是每次都有大一统,很有可能变成谁来都可以统治的印度,或者被游牧民族换种的欧洲。
      有一种说法认为,郡国并行制下,华夏会提前爆发工业革命。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非常的苛刻,不然也不会只发生在英国了。
      “郡县制不行,郡国并行制也不行,难道说父皇希望的传承万世只是个奢望。”
      二十岁的扶苏茫然了。
      秦独秀叹气。
      秦人认为周朝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分封制,于是秦行郡县制。
      汉人认为秦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在于只用刀笔吏而不用文儒,于是汉朝霸王道相杂之,同时认为秦朝只用了郡县制,于是有郡国并行制,同时认为秦朝对民力滥用,于是有文景之治。
      曹操认为东汉末年世家权力太甚,于是拼命打压世家。
      西晋认为魏国对皇族限制的太严才被自己钻了空子,于是大开分封。
      北朝中的东魏西魏认为孝文帝改革是错误的,于是纷纷回归鲜卑化。
      隋朝认为之前的朝代世家阀门权力太大,于是开科举。
      唐朝认为隋炀帝滥用民力,同时认识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于是有了贞观之治。
      宋朝认为唐朝之所以会出现武则天,会出现门生天子,是思想出了问题,于是融合儒释道,对儒家学说进行哲学化。同时他们认为唐朝后期中央不兴,五代之所以如此残酷,百姓生命如草芥,是武人权力太大,于是重文轻武。
      明朝认为元朝过于宽松,同时很多东西都不好,于是废丞相,废亲王守边,不许宦官干政,不许妇人干政,大杀贪官,行八股文,限制地方官吏的权力……(主要都是朱元璋认为)。
      明清之际,有人认为是君主专制造成了明朝的灭亡,所以要限制君权,使人人都有国家感,进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是踏马的……踏马的没人想到,在生产力上。
      当然,也可能是故意的。
      毕竟经济一飞,他们屁股下面的椅子也可能跟着飞了。
      有个罗马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公元一世纪,有位工匠发明出一种节约人力劳动的机器,献给了当时的罗马皇帝。
      皇帝重赏了工匠,然后下令再也不

第二章 选择皇权还是选择生产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