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三章[2/2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四联折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运的亲王,实质上不过是个无能之辈罢了。
      这些满洲大爷们在北京城呆的久了,自有一股小觑天下英雄的豪迈,盘踞在福建的明郑军队在他们看来不过土鸡瓦狗,他们盲目地自信着,觉得大清仍像数十年前一般天下无敌。
      康熙皇帝对这个提议报以冷笑,当他质问这些提议的满洲官员道:“若是扣留使节,郑逆再次兴兵,不知哪位臣工愿意领兵出战?”
      倒真的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愣头青主动请缨,要为主子灭杀伪王,直把康熙给气笑了。
      但相比于汉臣的提议来说,满洲大臣的建议还可称得上是温和了。
      便如马仪对伪清汉族士绅阶层的贴切形容一般,这些汉臣老老实实地扮演着主人家妾室的身份。
      在老东家威胁到新主人家时,他们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狠辣和与老东家的不共戴天,以向新主人表现自己的忠心。
      朝廷中许多汉臣们主张索性直接杀死明使,直接派人去向正盘踞在福建的明军下最后通牒,要求他们限时投降。
      这些汉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表示我大清与郑逆之间绝无媾和空间。
      康熙皇帝在政治上是现实主义者,这些耸人听闻以抬高自己政治资本的行为自然不会影响到他。
      他顶着朝堂上诸多臣工的反对,坚持要用和缓的态度对待明郑的使节,当然他实际想的是虚与委蛇,松懈明人的斗志,然后突然出兵袭击,以收一战之功。
      这种想法自然不好宣之于口,除了少数几个重臣外,朝野内外都以为康熙皇帝是想要真心求和,引起一片哗然。
      这种上层的博弈最后变成了难题压到两个接伴官员头上。
      他们接到的指示是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
      二人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揣摩皇帝的心思,相机行事。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必须迅速探听出明使此来的真实意图,到底是来宣示大胜之威以狮子大开口,还是同样秉持着和平意愿而来。
      这对他二人十分重要,必须摸到明使的底,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一路上,他们不断地向马仪探听他的真实态度和目的。
      面对二人的试探,马仪岿然不动,坚持要等到了济南府面见康熙之后才会就具体事项进行谈判。
      二人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奈何不得马仪分毫。
      几番尝试后,二人便也死了心,沉默地陪伴着马仪平安地走过这段行程。
      等到马仪终于抵达济南府后被安排下榻在千佛山上的兴国禅寺之中。
      祖可语向朝廷复命之后立马来到马仪下榻的兴国寺中来做第一次的正式拜会。
      经过一番外交上的寒暄后,祖可语直接动问道:“贵使在戎务倥偬中,驾惠此处,不知到底有何教谕?如今已然到了济南,难道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马某受命前来晓谕贵朝君臣,商请贵方退出福建。”

第二百七十三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