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 侍卫亲军[1/2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四联折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侍卫亲军属于中央五镇之一,人数不多,在一千五百人左右,五镇加起来在八千人左右。
      而其余驻扎在外的陆师镇一般都是两千五百人。
      但不要小看这八千人,因为这些人与水师八镇一样都是不事生产的兵卒,也就是俗称的职业军人,是明郑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
      而镇守在各地的陆师镇兵执行郑成功时代的农兵合一政策,忙时屯垦,农闲时训练,在战斗力上远远比不上一年四季都在训练的中央五镇。
      郑克臧来到侍卫亲军的营地时,先一步得到消息的沈诚带着全营大小将官在门口跪迎。
      将沈诚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郑克臧打趣道:
      “几日不见,实岩倒是清瘦不少,也黑了点。”
      实岩是沈诚表字,郑克臧故意以此相称显示亲近,在众将面前帮沈诚立威。
      沈诚深感荣幸,再次行礼,“恭请殿下检阅侍卫亲军。”
      郑克臧点点头,在众将的簇拥下进了军营。
      在众多身穿盔甲的身影中,郑克臧注意到了几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
      是南北镇抚司刚刚派到侍卫亲军中的,两个百户,六个总旗,剩余还有若干小旗、力士与列队迎接的士卒们站在一起。
      由于柯仪主管北镇抚司后效率极高,上任不久后就派遣了一批批间谍到了南洋和伪清,给了一同被授官的陈梦纬很大的压力。
      于是在自我加压下,请示了郑克臧后,陈梦纬没有等着宣传教材全部编好,而是立即安排培训这些招募来的难民子弟。
      教材一边编一边培训,许多次都是头天编好定稿的教材第二天就拿去授课。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便有了第一批培训合格的难民子弟被授予官职下派到各镇军队中。
      柯仪也不甘示弱,同步也派了一批北镇抚司锦衣卫进驻军队,专司通敌之事。
      于是便形成了每个军镇设立南北双百户的体制。
      北镇抚司的百户名叫陈强,原先是仁威前镇斥候营官,而南镇抚司百户是个年轻俊朗的小伙子,名叫严闻,这人却不是难民出身,原先在礼部宣教司任职。
      听闻南镇抚司成立,毛遂自荐加入,培训成绩也是同批的前三名,择优授任百户一职。
      郑克臧好好勉励了二人一番,因为都是刚来,二人也没什么可以汇报夸耀的功绩,几句寒暄后,郑克臧便将注意力放在了侍卫亲军的军阵演练上。
      作为明郑仅有的精锐职业军人部队,侍卫亲军的装备自然是最好的。
      校场上的士卒们以队为单位排列,按郑军军制每队五十人,每十队为一协,每五协为一镇。
      但中央五军镇只有前中后三协,相比于驻外军镇少了左右二协。
      每队有旗手一名、团牌两名、拿棉被(防箭弹)两人,剩下的四十五人排成三排;一排持长枪、一排持团牌、一排拿倭铳。
      当然每一队拿的武器也不尽相同,根据具体作战情况有所调整。
      不愧是职业军人,郑克臧第一眼看去,对整支军队的精气神还是很满意的。
      士卒均穿深蓝色镶嵌甲,皮革底甲外层镶嵌着小型金属片,头戴铜质圆碟笠形盔。
      肃立在校场上,笔直挺拔,一副尚武精神。
      沈诚一声令下,以队为单位两两对阵演示厮杀。
      因着沈

第十四章 侍卫亲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