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0章 传令,将高仙芝与封常清立刻斩杀![1/2页]

穿越大唐:这个安史不太乱 战五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介然徒有虚名!
      封常清更是将名无实!
      两人全都当真该死!”
      收到洛阳失守的消息,李隆基气得火冒三丈。
      他怎么也想不通短短的十余日十万左右的军卒,到底是怎么败到这副田地的。
      将书案上的三封传信晃了晃,李隆基咬牙切齿的继续道:“每一封所言都是贼军如何势猛厉害,全是为战败找的借口。”
      将书信猛得拍在书案上,李隆基看向太子道:“朕明日就要御驾亲征,暂时由你来监国。”
      将目光挪向杨国忠,李隆基沉声道:“朕出征后,务必与太子同心协力治理好朝堂。”
      说罢,挥手让太子与杨国忠退出去,李隆基有些颓然的坐回龙椅之上,对高力士道:“真是谁也指不上,还得是你我披甲上阵。”
      “陛下既然已经决定御驾亲征,就不要再大动肝火。”
      高力士倒了碗茶递过去,继续劝慰道:“张介然将陈留丢的太快。
      封常清这边也没有多余的功夫做更多的准备。
      虽说将武牢关与洛阳都丢了,可至少没降,期间更没放弃阻挡叛军。
      一般人真做不到这样的连战连败,再败再战。
      咱们低估了叛军的势头,也高估了招募军卒的战力。
      此败不能只怪到封常清的头上。
      他现在应该已经退到高仙芝那里。
      两人曾为上下官,配合起来肯定要默契些。
      让他留在那里跟高仙芝做搭子,让其戴罪立功。”
      “你说的朕也想过,可洛阳城中口众几十万,怎么就能说丢就丢。
      召集青壮守城,都能拖着叛军久攻不下才对。”
      说到这,李隆基叹了口气,摆手道:“算了,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用处。
      下诏夺去封常清一切官职与勋职,让其以白身在高仙芝军中戴罪立功。
      若是再打得不像样子,数罪并罚!”
      目光顺着殿门向远处眺望了几眼,侧着耳朵又仔细听了听。
      隐约还能听到请愿百姓的呼喊声,李隆基气闷且无奈的将茶碗放在了书案上,“你说罗一到底有没有反意。
      朕怎么想不明白,他若是真想反,待价而沽了是明智之举。
      与安贼先将大唐覆没后,再决出高下才是正解。
      可他若没有反意,为何自打重病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但处处违逆律令,还专门与朕作对,处处落了朕的颜面。
      朕待他不亚于安贼,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此子的心思向来没人能猜得透。
      他不说,谁又能知道他想要什么。”
      高力士明白李隆基这是因为封常清战败,引发出对高仙芝也有些不放心起来。
      从而想起曾经用着最是顺手,最是省心的罗一。
      可现在闹成了这样,再想起罗一又能有什么用。
      况且罗一想要什么,难道李隆基真不知道吗?
      罗一与杨国忠间的争斗,李隆基是两边没一个回护彻底的。
      帝王于国事上取利无可厚非,当臣子的也自当该效命。
      可前脚好好的,后脚听闻罗一病重要不行,就把人往死里使,榨干最后一滴骨髓。
      换了哪个臣子,能不心寒。
      帝王无情也不该是这个无情法。
      不过这样的前因高力士也只能心中腹诽,肯定是不能当场说出来。
      而且李隆基随后对罗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也将两边关系彻底打断。
      再纠结于此,并没什么仔细。
      只好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
      李隆基听了高力士的回答,苦笑着摇摇头,“你陪朕走了几十年,你的心思朕还能猜到些的。
      可事情都赶在了一起,朕又能怎么做。”
      顿了顿,李隆基坐直了身体,沉吟了一下道:“罗一能把消息传过来,可见各处的都水监,并没有受到叛军影响。
      你曾经对他多有照拂,是不是…”
      李隆基的话虽然没说完,但并不影响高力士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他对此是真没什么办法,只能抱拳请罪道:“老臣惭愧,请陛下治罪。
      当初太信罗一,将河北的都水郎都交给了他。
      现在老臣根本号令不动河北的都水监。
      甚至是关中的都水郎,暗里都有不少投靠了过去。
      可老臣怕彻底彻查都水监后,会弄到连收信都收不得,便一直这样囫囵着。
      老臣之前往辽东发过书信,却一直没有回应。
      以私下的身份再发信过去,老臣怕还是一样的结果。”
    &nb

第630章 传令,将高仙芝与封常清立刻斩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