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话音刚落,便有宫人抬了书案笔墨来,放在亭子一角,方便林暄题字。
苏影却是一惊:自己可没有那个作诗的本事啊!让自己现编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难道真的要“借用”一下唐人的诗词了吗......可是这韵脚还要对上,简直是太难了吧。
林暄见苏影仍在沉思,便道:“那,母后,儿臣先来吧。”
太后点点头,端起茶碗来,看着林暄走到书案边,提笔开始认真书写,笔锋带劲,龙飞凤舞。
少倾,林暄便放下了笔,身旁的两个小宫女便将宣纸抬起,几行苍劲有力的墨字苏影眼帘。
“野鸭笑语太液池,洪波秋起曳晴丝。
翠微渺渺登高处,金菊心事芙蓉知。”
苏影眼睛都瞪大了,这首诗在她的印象里从未出现过,也就是说,的确是林暄即兴随意作的诗。林暄平日里看上去冷情冷心,即使苏影已经明白他非常细心,却不曾想他写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细巧。
“嗯,暄儿写得不错。”太后点点头称赞,“只是哀家有一处不明,这金菊开时,芙蓉已经快要落尽,那菊花的心思,荷花怎么能知晓呢?”
林暄恭敬行一礼道:“回母后的话,金菊初要开时,芙蓉是将尽未尽的状态。菊花仍在懵懵懂懂的婴孩之时,荷花却已经历盛开凋零进入耄耋之年。所以儿臣想,这荷花怎么也算是菊花的前辈,又不似其他春日里的花朵,与菊花见不上面。若是花儿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想来也会很希望能将经验传授给后辈的。”
“这个想法倒是很新鲜,哀家就从来没想过把荷花与菊花放在一起,还是你们年轻人奇思妙想多。”太后笑着道,“这么说来,这梅花就能当春日里各种花儿的前辈了,毕竟她开得最早。”
“儿臣一直觉得,没有一朵花是一样的,即使是同一棵树,来年的花又会是新的。所以,花朵与人一样,一直都在经历这一次次的轮回。”林暄认真说着,又转头看了看苏影,“不知道三小姐怎么想?”
“方才在清晖阁与殿下聊天,臣女就已经觉得殿下实乃惜花之人。如今一看,只觉得殿下不仅惜花,而且谦逊细腻,看事物的角度别具一格,臣女拜服。”苏影笑着说道,她是真心这样觉得的。且不说这诗好坏如何,这瑞王殿下豪迈起来能指点沙场布兵救国,细腻起来却还能去揣度花儿的心思,若不是亲眼所见,苏影很难相信这些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苏三小姐,哀家一直可是听说你也是喜好诗词的,如今在这儿,可逃不过去咯。”太后笑着看着苏影,看得苏影一阵心虚。
逃也逃不过,苏影把心一横,慢慢挪到了书案前,想了想各种韵脚,便提笔写了一首“拼凑版”太液秋景:
“雁南高飞太液池,蓬岛前头攀桂枝。
瑶池北映空连阙,最是一年入云时。”
苏影放下笔,还是有些心虚。因着自己知道的关于太液池的诗句里,并没有关于秋天的描写,韵脚又不是都能对得上,所以只能自己写一点,往里面塞一点自己知道的,修修补补,成了这么首诗,粗粗算来,这首诗虽算是苏影自己写的,但是至少“借鉴”了三首古人的诗词,心里哪能不虚呢。
“三小姐的诗,气势宏大,又观察入微。亏得那边的桂花都落尽了,你还知道那都是桂枝呢。”太后满意道。
苏影也是不置可否只管笑,心里道:这大概就是别人说的“歪打正着”吧...
林暄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道:“三小姐先是注意到了天上的大雁,这份胸襟就是许多男儿也不一定能及。若不是本儿臣亲眼所见,也很难相信三小姐这样的深闺女子居然有这份开阔的眼界。”
苏影被夸得更心虚了,她只是觉得大雁是秋天的意象,就借来一用而已,可是如今可能说多错多,苏影便还是闭了嘴,嘿嘿一笑作为回应。
“你们二人的诗,哀家都很喜欢。回头各赏你们一人一方太极松烟徽墨吧。”太后笑着说着,挥手让连翘将二人的诗都折起来,“你们二人的心思虽巧,可互相又有可以学习之处,哀家便做主,将暄儿的诗赠与三小姐,三小姐的诗赠与暄儿,以后你们也可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苏影与林暄赶紧俯首谢恩,接过了连翘递来的宣纸,这才站起坐回位置上,同太后一起共赏秋日盛景。
第71章 登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