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位于通江镇中段,为一座三进的小院。
曾是一个本地富商的府上,因主人外地经商时被杀,其妻便卖了房子回了南边娘家。
刘千户买下此房后,便从老家接了妻妾暂居此处,旁边隔了两座民居,便是里正的府上,两边来往十分密切。
当晚,李府上张灯结彩,一派喜气盈盈,为皇长孙殿下接风大设酒宴,邀请了里正和本地乡绅前来作陪。
赵澜姐弟被李夫人迎进了内堂用餐,在此作陪的都是女眷。
赵澜打量这李府的陈设,与赵老歪家的也是大同小异,都是夹壁通烟道,屋外下雪冷得人打抖,屋内却热得人想脱掉袄子。
女眷们也是脱掉大毛披风,露出里面花红柳绿的装扮,一个个恨不能将所有的家当戴在身上,都是满头珠翠,一身金银。
尤其是刘千户的两个女儿和里正的一个侄女,更是装扮地如同移动的珠宝架子。
她们似乎刻意讨赵澜的好儿,一直曲意奉承她,把她夸得跟朵花儿似的,弄得赵澜想要大口吃肉也不太好意思,很是不自在。
倒是赵志和小苟子毫不在意女眷们的眼光,敞开肚皮大口吃肉大口吃馍馍,吃得好不畅快!
“妹妹,你是京城哪位大人的千金啊?”和赵澜磨叽了半晌,刘千户的大女儿刘宝珍终于问出了她最想问的问题?
“我不是京城人氏,就住在本地。”赵澜随口说完,赶紧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嘴里。
还别说,里正家厨子做的菜确实地道,赵澜暗中品评,基本和后世餐馆的水平相差无几。
“那你是哪里的?”刘宝珍一听是本地人氏,语气一下就冷淡了许多。
“为何你说得一口南方口音?”里正的侄女王巧蝶也斜眼看向赵澜,不再如先前姐姐长姐姐短的那般亲热了。
“我是赵家屯的,南方口音是嘛,跟南边来收山货的贩子学的。”赵澜一副老老实实的样子说道。
“赵家屯的?”王巧蝶脸上露出一丝鄙夷:“我大姨家就是赵家屯的,前儿她来咱家借粮,说屯子里都饿死好些人了?”
“是有这么回事。”赵澜装出愁苦的样子说道:“我家也没粮了,现在屯子里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不知各位小姐夫人,可否捐些银钱,救济一下屯子里的人。”
“我哪有银子,我那点月银还不够胭脂水粉钱呢!”王巧蝶立马黑了脸,颤动着头上的金步摇去了旁边那桌坐下。
里正的夫人是个圆滑的妇人,想到当家的一再嘱咐要招待好这小丫头,千万不能得罪于她,忙安抚道:“蝶儿不懂事,赵姑娘千万不要跟她计较。这样吧,我带头为赵家屯捐一两银子,大家不计多寡,都捐一些赈济灾民吧!”
“多谢夫人慷慨,赵澜代赵家屯的乡亲谢谢您的善心!”赵澜起身行礼致谢。
见里正夫人捐了一两,刘夫人也肉疼地站起来捐了一两。
其他家眷见两位夫人都捐了,自己也不好不捐,便也三五百钱的捐了些。
最后累积起来,竟然有十一两三钱银子。
赵澜没曾想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竟替乡亲们募捐到这么多钱。
算算粮价,至少可以买两石粮食,换算成现在的斤数,大约是两百多斤。
&nb
第四十章 李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