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女儿。硬是让女儿当即给唐前午磕头,认他做了干爹!后来,女子出嫁了,还会时不时地带着丈夫孩子来看望唐前午。
唐前午人很好,对人很热心,让认识他的人都觉得,这个世界上好人是真的有!
可是,不幸的是,她老婆在生了一个女儿后,由于难产,差点儿性命都丢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要孩子了!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
唐前午夫妻俩害怕自己老了没有人照顾,于是就将女儿嫁到了河庄本村一个姓万的穷小子。
就这样,便有了万灵这个孩子。这孩子从小就在外爷外婆家长大,跟外公唐前午感情很深!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唐前午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热爱曲艺文化的特点。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文娱委员,初中毕业后,便嚷嚷着要到冶州城跟着万媚儿去学唱大调曲。
这年月,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风靡大江南北,整个中国都被流行文化所裹掖被动前行。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唱流行歌曲听流行歌曲的习惯。很少有人会喜欢冶州当地传统的曲艺文化??大调曲。这就造成了大调曲成了冶州老年人的专利,是冶州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没有人喜欢,更没有人愿意花钱进入曲剧院去听大调曲了。
所以,当唐前午带着孙女万灵,拿着白天雷的介绍信,到冶州找到了冶州市大调曲曲剧团团长万媚儿的时候,万媚儿已经七十高龄了。她以负责人的态度,劝说万灵,让她去到冶州中等师范学院学习声乐和舞蹈,将来可以当一个小学的音乐老师或者幼儿园的老师。
可是,万灵说,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听大调曲,喜欢万媚儿演唱的《黛玉葬花》和《红娘传书》等曲目,非要学习大调曲不可!
没有办法,初中毕业后的万灵,就这样拜在万媚儿的门下,学唱了大调曲,这一学就是四五年,成了一名冶州城少有的现代派大调曲演员。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学成归来的万灵,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根本就找不到吃饭的门路。因为冶州市原来的大调曲曲剧团因为改制后自负盈亏,早就解散了,整个大调曲曲剧团已经许多年都没有再登台演唱了,冶州大调曲就好像从来没有在冶州出现过一样,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遗憾也好,惋惜也好,这都改变不了冶州大调曲的悲剧性命运,更改变不了万灵学习了大调曲后的命运!
当然了,市场化后,冶州大调曲曲剧团的一些专业演员,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向市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走入了一些祝寿、治丧场合,成了取悦于权贵,迎合于低俗的下里巴人。
只有少数气节高雅的大调曲艺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雅曲艺。这其中就包括了万媚儿和万灵两个人!
第133章 :曲高和寡无人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