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一路向北打通一条路,然后在护村墙下设置一个通道,在北护村河上架设一座桥梁,来方便村南和村北的联系。”古老师赶紧解释道。
“你是说,我们可以在北护村墙的下方,重新设置一个村门楼。来方便村南村北的联系。是这样吗?”白天雷紧接着问道。
“不是增设新的村门楼,而是在不影响护村墙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留下一个通道。我认为,这个通道,应该适当地宽阔些,高度上也要足够的高,可以在城墙基地高度的基础上,留下所有的高度。为以后的河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不能等到将来影响生产生活了,又来跑来改建。这样就劳民伤财了,必须一步到位!”古老师补充说明道。
白天雷略作思考,再次问道,“我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北护村墙下的通道修的又高又宽,那么,相应的护村河上是不是在修桥的时候,也要修建的一样宽大才行!?”
“那是自然的!这都要为今后的河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古老师确认道。
“这么说,今后我们河庄的村门楼格局就要有变化了!解放前的河庄护村墙,一共是三个村门楼,北侧是直通型城墙,没有任何缺口。村西村东和村南各有一个村门楼,而西边的村门楼是最为高大的!其次是村南门楼,最小的是村东门楼。如果我们要是将村北的通道和桥梁拓展后,那么就势必也要将村南的门楼修建的高大雄伟,这就必然会盖过村西的门楼气势!改变了历史原貌。”白天雷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嗯,这的确是个问题!”古老师眉头再一次紧蹙了起来。而后,喃喃自语道,“还有你们河庄的东西大道,我觉得,也要做出调整。”
古老师刚说完,不多久,立刻又自我否定道,“不行,不行,不行!这样一改,整个就乱套了!改动太大,完全不符合历史原貌!过去的古城城门也不超过十米宽,如果你们河庄的村门楼修建的特别宽阔高大的话,就完全有悖于常理。必须按照原有的尺寸来。虽然看起来不够雄伟高大,但是,它比较符合历史事实。这就是所有文物古迹修复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修旧如旧!否则,就是任意拔高,就是假历史,伪文物!”
“好,我明白了!也就是说,整个河庄的护村墙和护村河以及村门楼都要按照原有的尺寸来恢复重建,只有村北的护村墙下方预留一个通道,架设一座桥梁,以此来方便村南村北的联系。是这样吧,古老师?”白天雷再次征询道。
“对!就是这样!就连村北的预留通道和桥梁也不要修建的太过于高大宽阔,这样就有些夸张和张扬了!要让它与村南的门楼一样的宽度和高度,这样才比较和谐统一,不显得突兀。”古老师认真地说道。
“那这样好了,古老师,不如,你帮助我们河庄村做一个整体上的城镇规划,这样通盘考虑,不仅有利于古村落的保护,也有利于今后河庄的小城镇发展!”白天雷干脆利落地说道。
第97章 :反复斟酌慎结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