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研究区、设计区、测试区,每个区域紧密相连。
一个产品问世需要要经过计划、开发、系统水平设计、细节设计、测试和改进及产品推出五个阶段。
穿着白色科研服,手带白色乳胶手套,围绕在一个绿色的晶体前,它由透明的玻璃包裹着,时而亮起绿光,时而熄灭。绿色晶体底座是一个圆形铜圈,连接下面的仪器。一个年长对他们说了什么,一些人马上记录在本子上着、有一些人在认真倾听。
四周个别仪器泛起绿灯,抽取晶体里面的能量,然后经过过滤器装置提纯萃取,随后灌入模型进行自然冷却,最后形成一个玻璃球大小的白色固体。
这一切的操作都在左心远眼里完成,绿色的晶体在熟悉不过了,魔兽魔核。以前啥都不懂,吸收一颗火焰猪魔核,还以为自己比较特殊捡到宝,结果是斗者都可以吸收,但是外来的力量是不能与自身斗气兼容的,一旦过量吸收会导致丹田破裂、神经衰弱、堵塞经脉,最后爆体而亡。这些知识是老师告诉自己的。因此,左心远一阵后怕。
随后,左心远来到测试区,看到了成品,果然不出我所料,是火炮简称“战争之神”,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炮架**安装有两个轮子,可以随意移动方位,并且还可以拖动。
与前世看见最大不同的是,炮尾用来盛装炮闩改为正方形容器,应该是填充白色玻璃球,利用装置转换器发射出斗气弹。
冰冷的机械从此拥有了“生命”,散发出机械独特的魅力。
其威力不容小窥。
这个世界的科研有点牛逼,魔核代替火药使用,其威力更甚一筹。
左心远没有混进里面去,只在天花板出风口观看,虽然没有科研人员,但是谁知道他们设计了保护装置没有?(一触即发声报警器。)
本来打算离开的,然后听到门“咔哒”的一声开了,走进一行人,末尾的人随手“嘭”关上门。
“这次测试效果还不行,主要原因出在发射装置上。能量发射产生高温融化了装置,且使炮身变形。这明显不符合我们预期。”
“材质问题还是发射装置启动时,冷却液没有工作。”
“前线传来数据,通过观察很明显是硬件的问题,材质承受不住高温。”说着手上的文件分给众人。
大家翻开文件,详细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位女的说:“这份报告和上一份的出入并不大,并不能说明发射装置问题。”
双眼缓慢地转了一圈,似乎组织词语亦或者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接说:“为什么我们测试时寿命是1000次,而在战场上的寿命却只有可怜的50次,两者之间整整相差了20倍,是地域天气改变两者之间差距,还是这里是福泽之地。”
大家听了她说的话,一时间陷入了沉思,“她说的没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好半天都没听到有人提出质疑,最后还是她说:“炮架是由双轮驱动的,运动过程中轮胎接触地面,会产生作用力直接回馈在炮架上。而地面不可能是平坦的,有时候是坑坑洼洼,遇到这种情况炮架肯定会上下颠簸左右摇晃。”
因为轮胎与地面摩擦会产生纵波和横波两种振动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进行传播;纵波则可在固液气三态进行传播且速度依次减慢,在由于纵波的波速快于横波,首先到达炮架先上下颠簸,后是左右摇晃。
现在问题来了,炮架振动会不会影响到炮身各部位零件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现在假设每次颠簸影响到螺母或者其他部位有轻微的移位或者松懈一毫米,那么火炮发射斗气弹又从其中摩擦产生作用力,因此整个火炮其实一直处在震荡中。
为了证明这个假设是否存在,我们每次测试或者前线返回来的火炮都经过检测,移位现象几乎在5毫米中,是在控制范围,即是可以使用。
我们测试主要是用肉眼和刻度尺测量。我认为我们测量工具存在极大误差,重新设计一款测量工具我认为有必要。
片刻就有人同意她的意见,并且还从她说的话悟出解决炮架振动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底盘是家用改装的,我认为不适合,它怎么改还是离不开“家用”这两个字者,重新
第66章潜入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