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这人到底去了哪里,虽然在四班碰了壁,但他仍想搞清楚。连队接连出事,他不能马虎大意。
拿着手电,他围着营房转了一大圈,旱厕没有,炊事班后也没有,总要大门哨兵,也没有见人出去,转到后面的小商店时,他看到那个战士抱着一大堆吃的东西正准备朝回走,原来就是经常喜欢窜到连部和指导员坐在桌上吹牛皮的那个二年度兵。
找着了人,龙军也就没有多事,他回到连部,填写好当天的值班日志,回到班里睡下。
第二天,在班里无事的时候,趁着无人,他旁敲侧击向孙治才问了朱正昌和那名老兵的一些情况。
朱正昌是陕西人,和教导员是老乡,他有个表哥在军区,他转志愿兵的时候是他表哥给找得指标,所以他一般不太理睬连队干部,营里只和教导员、车管助理玩得好,因为都是老乡。
那名老兵是老营长的通信员,老营长高升后,继续给教导员当通信员,只是后面营部经常找不到人,教导员找他谈过两次话,也不理想,副营长分管营部的通信班、汽车班、炊事班,他看不惯通信员的表现,就坚持将他放到了筑城连。
说起他,孙治才有些不屑,“挑通信员的时候,都是挑机灵勤快的新兵,可放到营部平时又不好好调教,调皮了,管不住又放到连队,他没来的时候连队的老兵还不错,他一来几个调皮的就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混,没哪个管得住。”
龙军对此也有同感,以前在营部代理文书时,营长的通信员营长不忍管,教导员不好管,其他人不敢管,所以几年通信员干下来,常常是油滑得很。
“我看指导员和他们几个关系不错啊。”
对龙军的话,孙治才轻微一笑,“狗屁,指导员是交流干部,一年满了就回去了,大城市来的就是不一样,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混得挺好,屁股不干净,他敢管那几个吗?”
“朱班长和他们几个关系也不错。”龙军仿佛无意地说到。
孙治才沉默了一下,“他们是老乡,通信员回去探亲的时候,朱正昌还借给他四千元钱。”
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到:“通信员天天吹自己家里多有钱,老爹是干什么的,干妈是干什么的,朱正昌相信的不得了,我和罗荣光都说他傻帽,既然家里这么有钱,怎么还会在外面借账。”
后来,龙军又分别和牛大广、张永伟、罗荣光他们几个聊了聊,逐步摸清了连队的情况。
接下来,龙军就在想如何踢响自己的“头三脚”,在军校里,那些毕业后分到部队的师兄们回来做报告都说了要如何如何烧好“三把火”,打开自己的工作局面,并传授了很多高招。但是他想了好几天,总觉得没有一个办法适用自己。
比军事素质,他比不过连队的老兵,体能他好象一点优势也没有,专业也是个二把刀子,机械操作,学校学的那点东西好像适用性不是太强。
比管理,连队现在乱糟糟的,几个干部没有一个说话管用的,他一个新排长,能怎么样。
想来想去,别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官兵们面前居然找不到一点可以露一脸,震撼住大家的。
真的太尴尬!
第63章 无火可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