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嬴敖这位首功之臣外,其余的几位参与平叛的有功之臣也都有封赏——
王贲被封为卫尉,成为了秦国最年轻的九卿;
李信晋升卫尉丞,杨端和接替了王贲的五官中郎将一职,成为郎中令副手;
王绾接替了蒙武现在的职位,被封为内史,统管咸阳京畿之地的政务;
这些人除了官职的封赏之外,还都加爵两级。
赵诚、刘京墨、墨鸦、白凤、玄翦以及陷阵营和玄甲军将士也都护驾有功,但因为他们都是平阳君一系,嬴政倒是没给他们加官,只为他们加爵三级。
赵诚算上之前伐魏之战、赴韩之行的功绩,爵位已经达到了第十一级的右庶长;
玄甲军有伐魏之功,平均爵位已经达到了第六级官大夫!
刘京墨和陷阵营因为没参与过伐魏之战,少了一份大功,不过他的爵位也达到了第九级的五大夫;
陷阵营现在的平均爵位,也达到了第四级不更之高!
除了这几位有功之臣以外,因为此次叛乱清算而空出来的官职,也都需要有人填补空白——
相邦吕不韦身死,御史大夫昌平君芈启更进一步被封为右丞相,御史丞昌文君被封为左丞相;
兄弟二人共掌相权,也算是嬴政对楚系势力的示好。
内史蒙武接替了昌平君芈启的职位,被封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位列三公;
王翦加封护军都尉,执掌秦国全国武将选补事务,同时仍旧兼任中尉,负责咸阳王都防务,正式成为了官方认定的秦国军方一把手。
前任郎中令忠心耿耿,虽然能力平平,但依旧官升半级,被封为御史丞,成为蒙武的副手;
空出来的郎中令一职由李信之父,狄道侯李瑶担任;
冯去疾由临时工转正,坐稳了奉常之位,位列九卿;
韩非晋位尚书令,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成为了嬴政的第一行政秘书;
李斯被封为谒者令,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成为了嬴政的第二行政秘书;
这两个官职的级别不高,比九卿低一级,但是因为能随侍秦王左右,所以地位非凡。
萧何被嬴敖举荐,被封为有小治粟内史之称的太仓令,与韩非李斯平级;
虽不是秦王贴身官员,但在战争时期管理秦国国库粮草,权柄之重可以想象,此外他还兼任平阳城守;
这个谁来当平阳城守还真得是嬴敖说了算,毕竟他身为平阳君,要是对平阳城守不满意,谁也别想干安生······
其余空缺职位也都被秦王嬴政和新任丞相芈启,你一个我一个地瓜分了。
昌平君虽然更进一步被封为丞相,与弟弟同掌相权,而且还分到了不少官职,但是他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他本就是御史大夫,与丞相同为三公,手中的权力也就比丞相少了那么一丢丢;
他原本想的是自己晋位相邦,弟弟昌文君之前作为御史丞,顺理成章地接任御史大夫,这样三公之位楚系便手握两个。
但是没想到嬴政直接不设相邦,而是分了左右丞相,这下兄弟两个只掌握了之前一个职位的权柄,还把御史大
第254章 赏罚分明,云静浪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