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过去,眼看地里的玉米快冒浆了,剩下的粮食更少了。
每天,赵大娘把大家抓回来的野鸡野兔或者鱼,添加大量的山药炖一大锅。
总是这样加点盐的大锅炖,吃了几天,不但夏沫闹心,别人也满脸苦瓜相。
夏沫琢磨吃点什么好。
走到大片玉米地,看到还没灌浆的玉米不由心中一动。
看周围没人,她对着面前的玉米地稍微用了点木系异能,玉米很快灌浆成熟了。
她心中大喜,立即掰了十几棒玉米,装进背篓看满了,兴高采烈的回来了。
“婶子,我弄回来好吃的了……”
赵大娘服气,最近没什么事了,家里孩子们都在山谷里转悠,也就是挖回来些野菜采些蘑菇,最好的抓回来几只野鸡野兔。
从没见他们找回来什么新鲜食材,再看沫沫出去转转就找回来稀罕的好东西。
“沫沫,你太厉害了,这次找到什么好吃的了?”
“婶子,我在玉米地里转转,找到了这些能吃的玉米,我们换换口味吃点好的。”
“你这孩子运气真好,前几天我还听老二说,嫩玉米怎么也得半个月以后才能吃,我看看。”
赵大娘手脚勤快地把玉米掰开,果然颗粒饱满,确实能吃了。
赵大娘喜气洋洋的说:“今天中午我们就吃嫩玉米。”
夏沫看了看,数量不多。她把空背篓背在背上说:“大娘,我觉得不够吃,再去找些掰回来。”
她说完转身就走,赵大娘心疼的说:“孩子们在学习,柱子他们兄弟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跟你一起去。”
夏沫正担心再背一次不够吃,有人帮忙最好。
“好的。”
两人背起背篓往玉米地里走,走到夏沫催熟的那片地里。
“大娘,我就在这片地里找到的。”
“我看看。”
赵大娘扒开一个玉米芯查看,发现果然灌浆能吃了。
“沫沫,我也找到了。”
不远处,沫沫在掰玉米,“大娘,我都找到好几棒能吃的了。”
赵大娘边掰玉米边念叨着:“还是年轻人手脚快,我这个老太婆比不过了。”
尽管这年代四十多岁当奶奶的女人都被人看成老太婆。
夏沫却不这样想,她反驳说:“大娘,你才四十多岁,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别说什么老太婆。”
赵大娘心里顿时暖暖的。
在儿子儿媳孙女孙子口中,她就是老太太,听沫沫的话,顿时觉得自己年轻了。
心情好了,速度也快了,很快就掰了十多棒玉米,很快心疼了。
“沫沫,够吃就回去吧,这玉米一天一个样,明天就能长大不少,也能多吃几口。”
“好的!”
夏沫掰的玉米装满了背篓,正准备往外走,听赵大娘喊,她也觉得够吃了就好。
看赵大娘背篓里也差不多满了,两人相视一笑,说笑着走回了茅草屋。
这天晚上,大家都闻到玉米的香味,看到铁锅里满满的一大锅嫩玉米,所有人双眼都亮了。
王嘉伟掰着手指头算,“这玉米闻起来好香,我能吃1234棒。”
萧杰鄙视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有没有点出息,四棒玉米还值得吹,我能吃六棒。”
赵大柱嘿嘿一乐。“你们都边去,今天晚上我一定吃十棒玉米,老子这几天肚子总觉得空,终于有好吃的一定大吃一顿。”
赵大娘瞪了大儿子一眼说:“老大,你这些天听孩子们学习
第67章 吃撑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