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还在此等着,正是在等那位兵部尚书谢听书回京复命。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谢听书回京复命,正在宫外侍候。”那门口尖着嗓子的老太监喊了一嗓子,顿时叫这些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大臣们一激灵,纷纷精神起来,而那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在听到谢听书这个名字后,脸上的怒容则是消退了几分,笑道:“快快带进来!”
“宣建业候谢听书觐见!”老太监一路小跑到了宫门外,扯开公鸭嗓子大声叫道,随即宫门大开,一个中年人一身戎装,一手呈折,一手抱着头盔,大步流星进了宫门,在大殿中央跪下,沉声道:“西北叛乱已平,臣特此前来复命,此次战报如下成册。”
说罢,谢听书双手举过头顶,那老太监取了奏折,呈到那位皇帝陛下的面前,皇帝翻开奏章,粗略的扫了一眼,眼中满意之色更胜,笑道:“谢卿此行辛苦了,来人呐,看座!”
下人连忙设了一方桌案,在宫门之前,谢听书谢恩之后,便起身落座,皇帝瞧着他那是越瞧越高兴,问道:“谢卿,此次西北之乱主使秦墨可曾抓来?朕这些日子可是恨的牙痒痒,恨不得将这厮千刀万剐的才好。”
谢听书眉头皱了皱,站起身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已搜寻过古陶山上下,大多尸体都被火烧焦了,分辨不出,不过想来即便没被烧死,也该是坠入那悬崖下摔死了,陛下不必担忧。”
皇帝点了点头,伸手轻捻胡须,随即问道:“这些日子古陶山一场火,西夏恐怕也有些察觉吧,朕本想叫怀化将军去接任戍边之责,重组骠骑营,可心中终归拿不定主意,爱卿以为如何?”
谢听书微微一愣,随即转头看向武将那一列中,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老头正朝着他吹胡子瞪眼,显然极是不满,谢听书不予理会,只是笑了笑道:“陛下,臣以为怀化将军年事已高,屯垦戍边乃国之大任,不宜如此草率,臣以为可叫臣兵部参军蔡桓任此职,必能和睦行阵,优劣得所。”
“谢听书!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那蔡桓是你身旁亲信,又是你亲侄儿,要是由他戍边,这满朝军政之事可就都被你兵部一手垄断了!”那刚刚还吹胡子瞪眼的老头听得此言,终于忍不住了,出列一步,指着谢听书鼻子便破口大骂道。
皇帝一听声音,便知道是林怀化那个老不死的家伙,真当是要多头痛有多头痛,不等他开口,谢听书便冷笑一声,道:“林将军说的哪里话来,什么叫我的人,这四境之内,不都是陛下的人吗,你这般信口开河,触怒龙颜,按律是要斩首的死罪!”
“你!”林怀化一时语塞,他本就是常年领兵在外的武将,口齿本就不是如何伶俐,哪里比得过整日在朝中明争暗斗的兵部尚书谢听书,一时间竟是气的说不出话来。
“林卿莫要恼怒,谢卿也是为你身体着想,皆是我大楚的忠诚良将,只不过这戍边人选一事,谢卿所言有理,即日便吩咐下去,叫菜桓早点过去吧。”
皇帝笑呵呵的,并不恼怒,且不说这刚刚立了大功的谢听书,那林怀化可是从他继位起便跟随在身侧的,南征北战了这么多年,倒也不至于因为几句话便以治罪,一时间,竟是叫他成了和事佬。
第3章 万古冤屈何曾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