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绾是秦朝的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后,他和李斯等人为秦始皇商议称号,他们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最好,所以,给秦始皇定的称号是“泰皇”,秦始皇觉得自己统一中国,功劳很大。
他认为自己有三皇的品德,也有五帝那样的功劳,所以他用了“皇”和“帝”,给自己定的称号叫“皇帝”。
王绾主张像西周一样实行分封制度,把秦始皇的兄弟、儿子还有功臣们封到各地,让他们治理地方,保持国家的稳定。但是李斯反对,说那样不会安定,还会像东周一样混乱,主张加强皇帝的权利,
由皇帝直接任命、罢免地方的官员。秦始皇就用了李斯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
王绾做丞相的过程中,没有很明显的成绩,但他也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2.钟离?(?一前200年),钟离氏,名?(多被误为“昧”或“?”)。
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将领之一,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最后身亡。
遭主疑忌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楚军被汉军围困于荥阳东,项羽往救,汉军退走。项羽乘胜追击,切断了汉军粮道,刘邦被困求和,项羽不许,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亚父、钟离?、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
刘邦遂用此计。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去,钟离?也因此失去项羽的信任。垓下之战时,钟离?逃离楚军的阵营。
自刎身亡
项羽败死后,钟离?投奔韩信。刘邦称帝后,封韩信为楚王,刘邦得知钟离?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的出入。
高祖七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有人跟韩信说,“杀了钟离?献给皇帝,皇帝会很高兴,你就没有问题”。
钟离?告诉韩信说:“皇帝之所以不敢攻打您,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要逮补我而取悦皇帝,我今天会死,您也很快就会灭亡”。钟离?大骂韩信说:“原来您不是有德信的人。”然后就自刎而死。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3.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秦末农民起
第124章 原历史人物简介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