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4章 与记忆中不符[2/2页]

富矿 总是觉得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决赛后,海外分公司的乔治·威尔逊来到了沪上。
      乔治·威尔逊先汇报了房屋的建设、销售、租赁情况。
      由于经济复苏,杨东升在北美、欧洲的房产、土地价值大幅上涨,仅计算他在欧洲、美国的房产、土地价值,目前已经涨到了400亿美元以上。
      按照2004年的全球富豪榜,他的财富总额其实已经比排名第二的巴菲特还要高了。
      不过杨东升一直没有出现在任何富豪排行榜上,现在想来应该是叶莲娜·伊万诺娃他们做了工作。
      然后乔治·威尔逊又介绍了高炉喷吹无烟煤的销售情况。
      随着经济好转,钢铁需求旺盛,高炉喷吹无烟煤的价格节节走高。
      杨东升敢向国外推销钢材,依仗的一方面是他们在欧美有大量土地,与施工方有合作关系,可以向他们推荐来自中国的钢材;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凭借销售高炉喷吹无烟煤,对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钢铁市场都有很深的了解。
      2004年,中国进口钢材总量是1700万吨——比原历史同期低了将近一半。
      出口钢材总量是1800万吨——比原历史同期高了500万吨左右。
      从重量上看,钢铁贸易实现了顺产。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的钢铁进出口逆差没有改变。
      出口1800万吨看起来不少,但其中800多万吨是钢坯——也就是钢材半成品,附加值极低。
      属于把污染留给自己,把利润都送给别人。
      卖了还不如不卖。
      剩下近1000万吨,绝大部分是中厚板、冷轧薄板。
      这两种钢材附加值倒是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出口钢材的平均价格。
      但是中厚板、冷轧薄板属于我们国家此时仍然短缺的钢材品种,每年仍然需要大量进口。
      这是有能力生产,又有出口资质、门路的大企业,拿着产品去出口创汇,捞功绩。
      国内有需要的企业买不到,只能想办法进口。
      由于出口创汇有优惠政策,为了出口创汇,企业把价格压的很低,而进口中厚板、冷轧薄板是我们短缺的品种,价格又被抬的很高,这种出口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贸易逆差。
      此时我们国家真正过剩的是螺纹钢、盘条等钢材品种,这些品种的钢材生产工序简单,投资较低低,建设周期短,扩张速度也是最快的。
      杨东升让乔治·威尔逊卖的,就是这些钢材。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钢铁生产大国的钢材牌号虽然不一样,但其实是可以找出近似品种,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出一大堆中、美、德、日钢材牌号对照表,这是不够的。
      在这些老牌发达国家的眼里,我们做个鞋子、衣服还行,钢铁这种产品,他们不放心。
      毕竟在xx媒体的长期宣称下,我们的产品就是劣质的代名词。
      必须有权威机构实打实的认证。
      乔治·威尔逊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事。

第744章 与记忆中不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