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生意之道(三)[2/2页]

那山,那水,那人 沽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桑苗,没个两年功夫能成吗?”
      最后,王芳又补充了一句,是她对顾怜秋的心疼。
      “我就是不想看到怜秋姐为了做买卖,把自己给累坏了。”
      王芳的补充解释,让顾怜秋听了心里顿生暖意。
      她微微一笑,抬手拍抚着王芳的肩膀回答道:“不管怎么样,我始终明白有你一直在陪着我做事业,这样就够了。芳芳,这些年你付出的比我多,我最心疼的,也是你!”
      “总之你记住我说的,无论会变成什么样,我都会永远信任你,永远把你当我的亲妹妹看待。”
      王芳听了自然是感动万分,情不自禁的湿红了眼眶。而在走到灶炉边坐下的顾怜秋,也和王芳聊起了自己对后山那几块荒坡的后续计划。
      依照荒坡的面积,顾怜秋所想得是划出一半的区域再栽种一千五百株的桑树苗。另外的区域,则是尝试着栽种山茶树,预估着应该能有两百株左右的数量。
      她的想法,自然让王芳充满了好奇,同时还抱有些许的怀疑:“怜秋姐,为什么我们不全都种上桑树啊?就算是按照今年的产量来算,那剩下的一半地都够我们再产出三四千斤的蚕丝了。而且这还是成长期,等到了丰盛期,桑叶的产出率还能让蚕丝的产量提高翻一番都不止。”
      在王芳看来,顾怜秋的计划有些欠缺。
      但顾怜秋考虑的似乎并不仅仅只是近两年的效益,她所想的是更长远的未来,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后的发展。而她也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对于王芳的疑惑,她回答时的神色也表现的坦然自若。
      “芳芳,你应该听过一句古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要争取的不仅仅的近些年的效益,而是长远的将来我们还能得到什么样的效益。蚕桑这两年或许给我们带来的效益很稳,毕竟改革开放也这么些年嘛,老百姓也多多少少有些余钱来给自己家里添些新衣裳新棉褥。这样的需求,肯定是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三十年以后。那时候咱们国家的发展,还有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更大的提升以后,或许就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吃饱穿暖的需求了。”
      “或许到那时候,吃得好,穿得好,更是人民所需要的了。往长远了看,山茶油既然有那么多的优点,将来肯定会有需求暴增的阶段的。”
      顾怜秋所考虑的,的确是挺长远的,长远到王芳听得都有些不太懂。或许王芳并没有去想象,也不敢去想象几十年后自己的祖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人民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而她也向顾怜秋表达了肯定,带着笑,带着些许的自嘲:“怜秋姐,你真不愧是省城毕业的大学生,你想的事情永远都超过我们能看到的东西。”
      听了王芳的一番话,顾怜秋也有些难为情的摆摆手:“哎,我没你想的那么厉害。我只是按照我在省城的时候接触到的一些新闻来想象的,虽然和很多国家的国体不一样,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个过程嘛。”
      至于顾怜秋之所以选择栽种山茶树的原因,除了自己那个算是精通山茶栽种的丈夫之外,也是因为山茶要经过近十年的生长期才能开始收获结果。既然有这个想法,那么她自然是希望能够尽早的去落实这一设想。
      所以对于乡亲们力荐她去承包后山的荒坡时,她也就没有过多推辞。

第66章 生意之道(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