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发展之望[2/2页]

那山,那水,那人 沽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又是个教中学的老师,肯定是见多识广啊。有件事儿啊,不知道能不能和你打听打听啊。”
      “陶书记您说,只要是我知道的,肯定会告诉您的。”
      陶书记咧着嘴笑了笑,说出了他困扰了他数年的疑问:“顾老师也知道,咱们村儿也有百十年了,几代人都躲不过一个字,穷!你看现在不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了嘛,国家的政策也是把经济建设放在了中心位置。”
      “我就想问问,你看咱们村有没有那个机会发展起来?”
      听闻了陶书记的这一番询问,两人相视而笑。其实他之所以再来找陶书记吃酒聊天,就是想要和他讨论讨论清水村的未来:“陶书记不瞒您说,我就是想着来和您讨论这个问题的。”
      顾孟杰停顿了片刻,旋即又点头道:“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不变的目标嘛。往后啊,不光是咱们清水,包括中国所有的城镇以及乡村,都能够富裕的。”
      “不过嘛,现在整体的建设刚起步,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对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做到帮扶。想要发展起来,不仅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咱们普通民众也要不畏辛苦,通过勤劳来改善生活嘛。”
      “对于咱们村的发展建议,我这些天也是有想到一个大致框架的。”
      说罢,顾孟杰在桌上刻意摆了些碗筷,酒杯。指着横摆的筷子继续和陶书记讲解道:“其实怜秋给我写的信里,提到过这些。她的想法呢,就是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挖掘适合清水的发展潜力。怜秋的想法很前卫啊,清水村在过去对周边山林的破坏,是需要进行一场补救的。恢复绿植,改善土质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嗯!怜秋说得不错,早些年我们对山上的林木破坏的太严重了,现在是时候去养护山林了。”陶书记皱着眉头,惆怅间附和了一句。
      “关于清水在内的小山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您看,怜秋的选择就是桑蚕的养种植嘛。在最快恢复绿植率的情况下,同时兼顾到经济发展这一项。这一点我和怜秋想的是一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求一定也会随之增长的。最基础的生产资源,需求量一定会越来越大的。而在找到发展发向后,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把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出去,变换成钱再回补延伸发展。”
      顾孟杰停下喝了一口茶水,而后手指着刚刚摆放好的碗筷:“这根筷子就好比是清水村口的那条好溪河,从咱们村到外边去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这条好溪河。乡亲们出行都需要乘坐竹筏,这对于日常的出行是可以满足的,但往后的货物运输却是需要一条完善的出行条件的。从溪河到乡里的这十几里山路,要是没有一条便捷的交通道路,那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无法快速的运输出去。这无形中也会增加发展的阻力,有一句话不就那样说的嘛,要想富,先修路啊!”
      “修路,修路,修路!”陶书记重复着这两个字,却也陷入了沉思中。
      对于陶书记而言,这两个字的分量何其沉重。且不说这当中需要多大的投入,单单是这沿途的几个山村,是否愿意耗费人力物力去修一条直达乡里的道路,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在往后的岁月里。这场关乎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也成为了清水村前期发展的重要指向框架。

第46章 发展之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