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参加了座谈会,但在会上始终没有讲话,只静静地听别人的发言。自从王翠香进入会场那一刻起,他心里就忐忑不安,担心她的脑子万一“抽筋”,不小心将他们之间那次谈话的“秘密”内容给泄露出去,不但大事干不成,而且也将毁掉他第一副主任的声誉。王翠香起立要求发言时,杨国强就想制止她,但会议是由钟辛顾主持,他又不便抢了风头,只能随她的便,听天由命吧,万一她说漏了嘴,再随机应变予以补救。杨国强仔细地听她滔滔不绝地讲,并未发现对自己有任何不利的地方,他才慢慢地放下心来。如果站在钟辛顾他们一伙人的角度来看,不客气地讲,王翠香在座谈会结束时又参与进来,纯属是搅局。讲这些人人尽知的东西,供销社的同志只不过像看待“皇帝的新衣”那样,明明知道一丝不挂,但谁也不愿点破。唯有她较了一回真,好比将满是腐蛆的酱菜缸的掩盖给揭掀开来。杨国强越听越觉得王翠香是在他的计划之外“放了一炮”,那语气带有批判性的“火药味”甚为浓烈,让自以为取得了“伟大成功”的改革组的那些头头脑脑们听了作何感想?这不亚于将钟辛顾扒了个精光,一领衣袍的抖落之处竟是满地滚爬的虱子,丑陋不堪的内底全都暴露在众人的眼前。杨国强侧脸看了看钟辛顾,他的脸拉得好长,那神情如同吃进得了瘟疫的死猪肉——既愤怒又恶心。杨国强心里暗自欢喜,在他的计划尚未实施之前,王翠香替他出了头,仿佛当头给了钟辛顾一记杀威棒,灭一灭他目中无他杨国强的傲慢!
钟主任起初对王翠香的发言还能容忍,后来越听越感到她说得越离谱,他有几次欲要打断她讲下去,但忍了又忍,还是让她把话讲完。直到听了她否定“改革成绩”时,钟主任压在心中的怒火憋到了极限,似那煤气罐泄露爆炸,一下子被引燃,他冲王翠香怒吼道:“你有什么资格评判乡供销社的改革?是谁给你的胆量?谁怂恿你讲的?”王翠香没有想到钟辛顾对她的发言反应会如此强烈,因为实施改革罢了她的“官”、降了她的工资,心中虽然有委屈和不满,但绝无借此“报复”的动机,只是将所思所想原汁原味地讲了出来,怎么说是对改革作评判呢?况且她也没这个水平。给自己扣这顶帽子,显然不能接受。王翠香说:“你不是让谈问题吗?我如实反映问题,没有对改革作任何评价,你不要出尔反尔。”钟主任说:“你谈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对改革政策不满吗?!改革是大政方针,这个谁也动摇不得!你反对也好,不支持也罢,改革的车轮都不会停下,谁要从中阻拦,必然会被轧得粉身碎骨!咱们供销社改革才刚刚起步,就像学走路的孩子,步履蹒跚,难免磕磕绊绊,也可能会犯错,但只要方向是对的,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当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改革是成功的,成绩是振奋人心的,为什么单单是你王翠香同志却否定改革成果呢?唯独你对改革丧失信心!”王翠香大声争辩说:“那是你的一面之词!我所说的都是真真实实的问题,只是你作为领导不敢承认而已!改革成不成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一时既得利益的那些人说了算!成绩岂能掩盖问题!你现在高兴还为时尚早!”钟主任大声问:“究竟谁说了算?难道还是你不成?在你的眼里全是问题,哪还有什么成绩!”未等王翠香回话,杨国强忙劝钟主任说:“主任,您别和她一般见识,一名售货员只看到了二尺柜台的那点便利,她孤陋寡闻怎能和您的雄才大略相比?莫动气,咱们还是以大局为重,切勿让别人小觑了您领导的雅量。”钟主任觉得杨国强言之有理,而且也在其他同志的力劝下,便不再追问王翠香,悻悻地步出会场。
根据安排,座谈会结束后进行现场检查。钟主任在一群人的前簇后拥下到各部门、各物资库、各售货点、各柜台等处,面对面地询问调查,以此更直接地发现问题。因为有了王翠香的先例,总设办抓紧安排人一溜小跑提前预告,专门通知各处的人,要一定谨慎,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随便便讲话,不该说的不说,不让讲的不讲,千千万万别往枪口上撞,否则后果自负。有的人问: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哪些让讲,哪些不让讲,总设办得有一个指导意见呀。总设办那人被问得晕头转向,马丽云没交待恁么详细,他怎敢妄加揣测给他们明了的答案啊。总设办那人只含糊地回复说:你们自己掌握。又有的人问:闭嘴不说话总可以吧?总设办那人想也没想便回答:这是最好的选项。还有的老同志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突然规定不让随便说话了呢?总设办那人一头雾水,听不懂这老家伙说得啥意思。毕竟他还年轻啊,没实际经历过去那个特殊的年代。总设办那人也不知如何向老同志解释,可那老同志又纠住他不放,非要搞一个明白。总设办这个小同志被缠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含混地说了一句:凡是钟主任听了不高兴的,都是不应该讲的。老同志又问:钟主任对哪些高兴,哪些不高兴?小同志被问得不耐烦了,回顶了一句:这我哪知道?你去问钟主任!老同志才似乎满意,笑呵呵地放了他。
钟主任憋着一肚子火,他要想找一个地方发泄出去。马丽云也看了出来,随他一起的其他同志也看得出来,一群人噤若寒蝉,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开口讲一句话,生怕说错惹他不高兴,把那火倾泻自己身上。到了物资堆场,工人门正忙着装卸货物,看着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干得热火朝天。钟主任备受感动,或许他想起了年轻时在大西北参与化工厂建设的情景,向身边的同志感慨道:“这才像干活嘞,我们年轻时干活就是这个样子嘛!如果咱们供销社每一名同志都同他们一样,无一人偷懒,无一人松懈,如同上了弦的发条,一刻不停地保持一股热情和干劲,还愁我们的改革不成功?还愁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不上去?像王翠香之流,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干与不干一个样,上班时喝喝茶、聊聊天、织织毛衣、打打牌,一天就过去了,至于卖多卖少,永远和自己无关,干的多不给奖励,干的少也不惩罚,像这种工作状态若持续下去,就会把我们先辈们创立的社会主义给葬送了啊!同志们呀,我们一代人得有这种危机感,再也不能趴在那儿舒舒服服地混日子了!”工人们见领导亲临现场,大都停下手中的话,听钟主任讲话。看了看站在他身边一头大汗的工人们,继续接着讲道:“看着你们肩扛手抬,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往事,咱们中国的工人不容易啊,是吃过大苦的呀!我在七十年代就曾到东德待过一段时间,他们那时机械化程度就已经很高了,像这种简单的装卸工作,几乎全用机器。我参观过他们的一个现代化工厂,在偌大的厂房里,有的车间竟然看不到人影,一问才知道全是自动化,都是先进的机器代替了人工。这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了,看到咱们装卸还是完全靠人力,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还很落后,我们什么时候用机器代替人力,那时我们才算过上好日子啦。同志们要有信心,我们大都是从过去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环境来之不易,现在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建设、搞发展了,一个崭新的大时代来临了。伟人曾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年轻时都把青春奉献给那个激情岁月,现在我们一生所剩的时间都要加油干,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靠我们既使实现不了,也要给下一代人打一个坚实的基础呀。”
第四十六章 你也变哑巴了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