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章 医院里阔论天下事[2/2页]

天国相依 丰华石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毕业,学的是炮兵指挥专业,在咱们团可是稀有的人才呀。”魏金钢沉思了片刻,他说:“建设一流的现代化部队,从基层开始,就得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才才对啊。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你跟李指导员干,会进步很快。”周振强说:“这只是一个方面。我的志向是考上军事院校,实现人生理想。”魏金钢一听,羡慕极了。他第一次听说当兵还能考军事院校,在部队生涯规划蓝图中,从来没想过要考军事院校,这对于他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但今天周振强在他面前提起,以现身说法,激发了他无尽的遐想。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得,别人做不到的事,自己何尝不试一试?这是他的人生信条。魏金钢怯生生地问道:“你跟李指导员去炮兵一连,能带上我吗?”周振强哈哈一笑道:“这有何难?给李指导员提前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新兵下连分配的原则就是重新打乱,由团司令部按名册统一分配,同一个新兵班的人一般不会分到同一个老连队。比如我带的三班,一般情况下不到一半的人员分到一个连队。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出申请去自己心仪的连队,但对于绝大数新兵来说,这是一个新课题,他们哪懂啊?”魏金钢听了,对周振强感激不尽,如果能分到李指导员的连队去,再好不过了。他说:“你帮我给李指导员说一说,我非常愿意去炮兵一连,最好和你还在一个班,继续做你属下的一个大头兵。”周振强笑道:“但愿如此吧。但我不能完全给你打保票。”
      魏金钢住了将近四十天院,周振强陪他有一多半时间。两位有志青年在一起无所不谈,越聊越投机,两颗心越贴越近,似有相见恨晚之意。新兵下连后,魏金钢和周振强被分到炮兵一连一排一班,周振强任一班班长。魏金钢出院回到连队向李政治指导员报到。李指导员说:“我们三人又聚在一起,金钢你要好好干啊。你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多协助周振强带好你们班,他在我面前说了你不少好话。”魏金钢说:“多谢李指导员对我的关心、照顾。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干,绝不辜负连首长的期望。”李指导员笑呵呵地说:“你越来越会说话。你的身体还需要一段时间休养恢复,你先适当参加一些训练,但不要过于劳累。”魏金钢回到班里,参加日常训练和教育,虽然身体还处于恢复期,但他不甘于落后,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处处想争第一、当先进。共同科目训练、轻武器射击以及投弹训练,他的综合成绩在全连第一。进入专业训练阶段,他也如鱼得水,理论学的扎实,实炮操作日臻熟练,很快成为连里的专业能手。下连半年时间,他被连队党支部任命为一班副班长,真正成为周振强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在二人的领导下,一班的各项工作风生水起,成为连里乃至营里的模范班、尖子班。
      半年专业考核后不久,团司令部的张参谋找到一连领导,希望魏金钢参加师里的5公里武装越野比武。连长、指导员征求魏金钢本人的意见,他二话不说,接受了这项任务。李指导员说:“你先别这么急答应张参谋,得好好评估你的身体状况,毕竟这是5公里武装越野,负重多、消耗大,既考验体力,也考验耐力。”魏金钢当着张参谋的面,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语气坚定地说:“我敢保证,身体绝对没问题,一定会出色完成任务。”张参谋说:“这次比武关系到团的荣誉,不能等闲视之,魏金钢同志的身体既然已经做过手术,我们就应该科学对待,不要主观判断,无凭无据下定决心。”连长、指导员问道:“应该咋办?”张参谋说:“我带他到师医院再检查一次,如果身体没啥问题,就让他参加集训、准备比武。”魏金钢暗想:张参谋这样做真是多此一举,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啊,放着眼前的真人不相信,非要去医院做什么评估,机关里的人做事就是婆婆妈妈,不甚痛快利索。张参谋好像看出魏金钢的疑惑,他加重语气说:“就这么定了,宁愿相信医生的诊断,也不能被美丽的语言蒙蔽。”连长、指导员听了张参谋的话,连忙附和道:“一定去医院,一定去。”第二天,张参谋带魏金钢到师医院对缝合的伤口进行复查,医生评估的结果是:伤口内外愈合良好,尚有明显疤痕,建议减少剧烈的体力运动。从医院回来,张参谋满面愁容,看好了魏金钢这棵苗子,能不能参加集训,他拿不定主意。魏金钢见张参谋如此这般,有点幸灾乐祸,调侃他说:“张参谋你现在不是被我的话蒙蔽,是被医生的建议蒙蔽了吧。假设不去医院,却省去了不少麻烦,也不会生出你的这些烦恼。”张参谋说:“医生的话都是原则性的,至于你能不能参加这次比武,我们回去再认真研究。”魏金钢心里想:果真是机关做派,动不动就研究研究,明摆着的事实真相他却好像什么都看不到,等你们花费时间去研究的工夫,黄花菜都凉了;你们研究去吧,我先练我的。回到连队后,就像张参谋讲的那样,魏金钢被“研究”了下来,没能参加团里组织的5公里武装越野集训队。魏金钢不在意去不去集训队,他按照既定计划,起先每天练3公里,一周后他加至4公里,第三周开始从5公里练起,负重从5公斤加起,逐渐增加至负重15公斤,这样循序渐进地每天锻炼,一直持续了三周多时间,他的伤口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连长、指导员劝他放弃,既然不让参加团里的集训队,何必这么辛苦,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魏金钢说,不为别的,我要证明自己。连长、指导员深受感动,把魏金钢的情况向张参谋作了汇报。张参谋将信将疑,他说:“就凭他有这种毅力,不管能否获得名次,集训队就得收他。”当张参谋再次见到魏金钢,他刚从训练场跑回来,背着沉重的背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张参谋说:“魏金钢,你小子是好样的,如果不再收你,说明我有眼无珠。你是个人才,我服了你。”连长、指导员在一旁开心地大笑。魏金钢咧了咧嘴,笑得非常灿烂。
      魏金钢如愿到了集训队。第一天训练就使他有点泄气。集训队共30人,魏金钢是第三十一人,半个月后要淘汰一半,再过半个月再淘汰5名,共约10名同志参加师里比赛,而且他发现每一名队员训练时都负重至少20公斤,远大于他的15公斤的负重。集训队以训代考,每天大量的体能训练之外,全武装跑完5公里,魏金钢第一次成绩仅仅排在二十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他不再加强训练、名次不在15名之内,半个月之后他将淘汰出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魏金钢在他们连队那个小池塘里,还算是引人注目的一条鱼,然而一旦离开他的连队,来到团里这个集训队,才真正发现以前自以为是一个“人物”的念头是多么可笑可悲!集训队聚集了全团善于长跑的顶尖人才,相对于他的连队,如同一条大河,映衬出魏金钢的卑微与弱小,他就像一只刚刚孵化的蝌蚪还在泥潭中奋力挣扎,幻想着有朝一日在这条大河里蜕变成跳跃自如的青蛙。魏金钢仔细地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认真观摩其他队员的训练经验,总结认为自己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气馁,在原来自行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加大训练强度,科学合理地掌握训练节奏,做到训练与休息张弛有度,成绩一定会迎头赶上。魏金钢按照自己的设想每天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每次训练结束后,都认真总结,学经验,找不足。他的成绩稳步提升,一星期后,进入15名以内,唯恐被淘汰的紧张心理这才稍微有一点放松。

第二十章 医院里阔论天下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