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真是活在马背上民族,这些战马训练的远比关山的战马听话,简直像是他们的伙伴、家人。
      “老大,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克烈男儿如此善战。”
      柳权也被战况的一边倒欣喜不已,虽然还是不明白这个时候让北苗多个敌人有什么好处。
      可柳权却忘了出手的是克烈部,这笔账算不到北苗头上...
      “你们克烈部本就善战。我也算是看出来了,不光是这些人,你们部族怕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精于骑射。”
      “可惜你们来中州后第一次遇到的对手是拥有巨石城和守城弩的扶风人。”
      “后来又遇到关山最精锐的府军卫,还有穷凶极恶的虏人。”
      “其实你们遇上中州任何一国的队伍都能做到这种地步,当然,除了苗人。”
      柳权有了些攀比之心,也许只是单纯的想“争宠”。
      “那可不一定。”
      听着柳权不服气的声音,白妙音没有过多争执,百年前的战争早就证明了这些。
      “师姐,我越看越好奇,你说,就算胡人没有克烈部这些亲卫们善战。“
      “可你们北苗又没有战马,百年前是怎么一路把胡人打回去的?”
      白妙音借着吴王渡的话茬,不无骄傲的开始给柳权讲起百年前苗人的奋勇。
      “其实苗人的箭法也不差,毕竟苗地多山,山上有许多猛兽大虫和野味。”
      “中州各地惨败其实输在了士气上,不是谁都有勇气抵抗马蹄凌空。”
      “往往胡人刚射了两轮箭,中州的军旅就开始混乱溃败,一点血性都没有。”
      “而自乱阵脚之后就是无尽的追杀,往往几千人的队伍一人三马能追着几万人的中州军旅跑。”
      “而苗人的箭术不比胡人差,胡人骑射占不了便宜就会开始分割包围,四面围攻。”
      “苗人的刀法你是见过的,就算他们骑在马背上也占不了便宜。”
      “苗人打赢了几仗,抢下了几个马场就有了能和胡人较量的骑兵。”
      柳权也点了点头,剩下的就简单了,百年前没有洛国主。
      没有洛国主带来的这么多兵法韬略。
      胡人若是不和苗人硬碰,选择断了苗人的补给,那历史也许就改写了。
      可惜那群不曾开化的胡人一点脑子都没有。
      失去了骑兵优势的胡人,又怎么打得过有无数子民的列国。
      而且这群人一路屠城,也许就没什么后勤一说,打不下地盘,抢不了粮食就会饿死。
      “报,世子,他们似乎想要投降。”
      由于语言不通,这些菌人能做的也只有把兵器扔掉,跪在地上鬼哭狼嚎。
      可汗亲卫把十几个方阵的菌人都赶在了一起,吴王渡虽然目睹了全程还是觉得震撼。
      五千人包围了三万多人,还没有放跑一个。
      短短半个时辰,就把这三万多的菌人灭掉了大半,剩下的面色惊恐一个个跟见鬼了一样。
      “吴大人你看,这些人怎么处理?”
      “还有你,咱们既然出来了。我就不是克烈部的世子,以后直接向吴大人禀报。”
      柳权给足了吴王渡面子,吴王渡也给出了柳权想要的答案。
      菌人都是天生的工匠,洛国主来以前,菌人打造的刀枪剑戟是列国军旅的抢手货。
      虽然现在失去技术优势的矮人只能用精巧的物件讨好中州的权贵。
      可想必克烈部很需要这些匠人。
      “全都捆起来,一会扔到漠南那边,回头我会差人送回克烈部。”
      “这些人里想必有不少工匠,你们正好用得上。”
      “把所有矮人的甲胄、兵器都收集起来,用马车带上。”
      听到如此安排,白妙音高兴的恨不得在吴王渡脸上亲一口。
      这些矮人个头虽然小,可全身的甲胄兵器加一起有三四十斤重。
      三万多幅甲胄兵器,这可是一百多万斤的上好铁料。
      可吴王渡却后悔的连拍大腿,真是糊涂到家了。
      “习惯了,咱们从来不干那些劫掠的事。路上遇到矮人的商队也都放走了。”
      “那些商队随便劫几个就赶上这些破铜烂铁了。”
      “传令下去,全军每百人分作一队,一路查找矮人居住的洞穴,一路劫掠。”
      “愿意投降的统统绑了送到漠南,其他的你们随便处置。”
      柳权也跟着加了一句。
      “不许私藏财物,回去后另有封赏。”
      吴王渡一点不担心自己会恶名远扬。
      因为吴王渡见过这些矮人中的女人,从各个角度来讲,克烈人也不至于做些什么。
      矮人的女子可能还没有队伍里一路赶过来的羊群有吸引力。
      而且这些人看起来并不凶残,应该不至于动辄屠村,正常的战争中死点人,没人会说什么。
      吴王渡也正好借这次机会看看克烈人是不是真的像柳权说的那般纯良。
      如果是真的,那真是一支难得的劲旅,也绝对值得吴王渡日后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吴王渡给八角使了个眼色。
      “你们也去,别天天跟在世子身边刀都锈了。”
      五千人的可汗亲卫分出去了大半,剩下的两千人赶着一万多俘虏和夏尔马都快要驼不动的兵器甲胄。
      身后就是密林,干柴巨木取之不尽,一座巨大的营寨就在漠南边军的眼皮底下凭空而起。
      边关告急的军报还没来及传到楼兰王和镇北侯的面前,吴王渡的信使——张三甲就到了昔日的漠南王城。
      镇北侯也才用吴王渡的计策拿下漠南不到半月,国内人心难测。
      镇北侯欣喜不已,这个时间点太及时了。
      不仅可以借此削弱,甚至彻底打下菌人靖人,还能趁此立威。
      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永远是一招绝妙的棋。
      镇北侯一时走不开,楼兰王带着两万大军在无数漠南百姓憧憬的目光中开始亲征。
      若说列国谁最渴望得到土地,那必然是漠北和漠南。
      两国都因为身处大漠穷的叮当响,都渴望有一片富饶的土地来耕种居住。
      镇北侯也是因为打下密林得来的威望。
      此刻深居简出的昔日漠南公和一上来就要亲征的楼兰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高下立判。
      只要此次能夺得一片土地,漠南的人心就会彻底倒向楼兰王和镇北侯。
      二月初五,两军终于会师。

第144章 会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