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章 打更的来福[2/2页]

月夜龙骑漫关山 良人独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渡不太能享受的礼乐过后,朝会终于开始,于阁主穿着蟒服站在正中,洛国主也穿着深红龙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御座上。
      兵部尚书咳嗽了一声先出列,开始奏报边关军情,不过也都是小打小闹
      交锋的多半就是两边的斥候,或者抓了点虏人余孽,和之前的北伐相比,连一个时辰的斩获都比不上。
      接着锦衣卫指挥使奏报中州哪里受了灾,官员赈灾不力,导致民不聊生之类。
      看来古今都差不多,先说边关好彰显国威,再拿别国乱象对比国内的安定繁荣。
      两人奏报之后,正事就开始了,出班奏报的还是兵部尚书,不过却把矛头对向了工部,气氛为之一紧。
      “臣有本要奏,往常虽各个卫所都有军匠,可数额较少,大部分只是打造弩矢,修缮一些攻城器械。其余的兵器、马甲、弓弩都由工部统一在京制造。”
      “虽质量也勉强说得过去,却总有纰漏,此次北伐臣等见到天翁国军士才知一个小小的箭矢就能有叶头箭、铲子箭、狼舌头箭、破甲锥箭等等。”
      “分作射马、射人、破铁甲、破皮甲等,往日军中也总有声音说工部所造器械不贴实际。甚至会出些笑话,就比如马鞍,最开始连个挂劲弩的带扣都没有。”
      “就连那些工匠,臣听闻也并非专司制造兵器,有些这月造马刀,下个月就去修沟渠了。臣敢情拨出一部分工匠归兵部调配,在京中专司打造军械。”
      “如此也可避免别国偷学了我关山的劲弩、火铳之类。”
      这事吴王渡还是知道的,不过很显然这话并不是这兵部尚书的意思,应该是国主交代过。
      毕竟接下来要造枪炮,若是没个严密而又高效的军械司只会误了大事。
      只是于阁主一直压制着兵部,明明是军匠却也要受制于工部,就是为了压制穷兵黩武的风气,不过如今韬光养晦多年,也算是富强起来了,自然要提上章程。
      可惜什么都要走个形式。
      吴王渡也懒得上前扯皮,反正结果也定下来了。
      果然没多久之后,于阁主就拍板了。虽然这个拍板晚了点,吴王渡怀疑之前说的,半月之后那批工匠,就是今日下朝之后直接让工部拨出来。
      吴王渡注意到户部尚书老脸都绿了,毕竟军匠在工部,他还能把控一下军费。若是自成一部,怕是今年年底的收上来的赋税要有一半搭进去。
      “于京中建军械司,工部调拨三千熟练工匠,兵部左侍郎暂领军械司郎中,工部左侍郎暂领军械司员外郎。”
      “军匠一旦聘用,即入军籍。”
      随后的奏章吴王渡听得站着都快睡着了,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是带着女子上朝的异类,好在文武百官中也有几位女官,不至于太显眼。
      百官也很默契,谁都没有提吴王渡的事,就算要把他拉下马,可吴王渡再说也是武人。谁也不敢保证那些粗汉会不会因此,记恨护短下朝之后下黑手报复。
      很快该奏报的都说完了,鸿胪寺的官员开始念那些不在京官员的奏报。
      “鲛珠知州奏报,虎贲卫都指挥使吴王渡,擅自调兵入城,当街擅杀五城兵马司捕头......”
      该来的还是要来。
      吴王渡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兵部尚书。
      “国主,吴指挥虽擅自调兵,擅杀大臣,可那捕头罪行确凿,调兵也是为了不让那些贼人逃脱,乃情急之举。且解救了数百民女,臣敢情从轻发落。”
      “臣敢情从轻发落。”
      “臣敢情从轻发落。”
      “国主,若是伸张正义也要因此受惩,那臣怕将来再遇到这等事,再无人敢出头了,臣失言。”
      无数的武人站了出来,一开始足有一大半,后来稀稀拉拉的竟然全都站在了尚书身后,只有吴王渡还站在原地。
      这些粗俗的武人还是好啊,没有那么多的杂念,之前还有传闻说不少人都对吴王渡有怨念,因为吴王渡升迁的实在太快了。
      吴王渡一瞬间对这些人充满了好感,只是他不知道那几个平日里素有威望的老将军,两个时辰前还和国主在一起喝酒。
      “要怪,只能怪当地的官吏竟然贪赃枉法,和那些贼人串通一气。眼皮子底下竟然出了这么多臭虫。”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骂人极有技巧,谁都听的出眼皮子底下说的是哪里。
      文武之间连朝堂上的礼节也不顾了,开始争着咳嗽上前争辩,宛如流感传染了一样,鸿胪寺官员赶紧安排交替着说。
      吴王渡很想说,臭虫不止是那些官吏,那几个虏人女子的来历还没查清楚。还是日后再说吧,自己还在被那些文官喷口水。
      “够了!”
      国主站起大喊了一声,声若洪钟,还有一声玉佩破碎的声音响起,文武又站了回去。
      “吴王渡!”
      “臣在!”
      吴王渡单膝跪地行了军礼。
      “你是否私自调兵?!”
      “是!”
      “你是否当街擅杀大臣?”
      “是。”
      “你是否擅关城门?”
      “是。”
      “你是否擅自干政,指挥鲛珠官员配合你全城抓捕贼人。”
      吴王渡也听懂了,这时候不能用自己是内阁学士来解释,不然说不定那些文官抓着很可能就让吴王渡丢了学士之位。
      “是。”
      “你是否将尸骨堆积成山,让城内百姓大肆恐慌?”
      “是。臣想铸京观以告诫心怀不轨之人,但臣一早便派人安抚城内百姓,说清缘由。”
      “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有没有人指使?”
      “无人指使,是臣无意间发现,看不惯这丑恶之事,又怕那些官员与贼人串通。”
      “你竟敢欺君?你当孤瞎了吗?锦衣卫说你所骑坐骑乃学士洛晚风之坐骑,你明明是奉了洛学士之命,把事情搞砸了想替洛学士顶罪!”
      吴王渡有些呆滞,好啊,这老东西到这地步还要给自己闺女造势,吴王渡突然就明白了。
      “臣千错万错,愿国主只惩戒臣一人,洛学士一心为公,愿国主饶了洛学士,只惩戒臣一人,臣虽死无憾。”
      “你确实该死,身为我关山的将士,连军纪都忘了,还敢滋扰百姓,和奸有夫之妇。”
      公报私仇啊,那些文官都没提这件事,就是因为看着吴王渡连证人都带来了,肯定早就串通好了,没想到国主为了给闺女出气说了出来。
      这话都说了出来,那群文官也会见风使舵,欣儿不管说什么都会被说成受了吴王渡的恐吓。
      这个场景很熟悉啊,这就好比进了局子的无e烦一样,想要自证清白,除非和打更的来福一样把裤子脱了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就自己阉了就行了。
      可吴王渡真没做啊,以后会不会不一定,可成亲之前行男女之事在这个时代是要浸猪笼的,吴王渡哪敢啊。
      “既然罪责清楚,那就交于兵部,通告全城,午时处斩,洛学士罚俸半年。”
      这下不止武将们,文官的脸也绿了,他们原先以为国主会偏袒,可没想到,直接处斩。
      一种叫良心的东西开始在他们心底挣扎,这人就算再过分,可终究救了那么多人啊。
      他们本想着要借此好好打压,最近越来越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武将,可谁也没想着真的让吴王渡去死。
      扑通的声音响起,越来越响,关山早就废了跪拜之礼,可依旧有叩谏。这是那些御史,俗称的清流最后劝谏的方式。
      周新年迈的身影不断在石板上起伏,血珠挂满了额头。
      “吴大人一心为公,瑕不掩瑜,臣敢情国主收回成命。”
      几个往日里和周新关系不错,有着一样政见的文官也开始叩头如捣蒜。
      那几个之前叫的最欢的虽然没有和周新一样跪在地上,却一脸踌躇的看着一直未发一言的于阁主。
      “末将愿请命为吴大人收尸!”
      “末将年纪大了,不能继续为国主分忧了,愿乞骸骨为吴大人守墓。”
      吴大人看着兵部的几人有些感动,可你们就不能求国主收回成命吗?
      可这些人多半年龄都大了,虽然也有些新思想传到耳朵里,可君权皇威在他们心底依旧至高无上,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劝国主。
      “吴大人救了民女,从未与民女行苟且之事,民女虽腌?不堪,可吴大人却清廉守正,民女愿黄泉路上陪吴大人,求国主赐民女同死。”
      本来一言不发的欣儿也跪在了地上,没有哭闹,一直在重复着最后一句话。
      女子果然最会骗人了,扭头看着吴王渡的眼神,让吴王渡差点又相信爱情了。

第91章 打更的来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