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一章 流民[2/2页]

从卫所到帝国 吃个土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两批人马合兵一处,声势无比浩大,引得百姓纷纷猜测这是哪里来的王宫贵胄,竟有如此仪仗,沿途官员听到风声,也都前来拜见。
      在义州交代些事,等赵安再次踏上明土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匆匆离朝自然是辽事有变,两日前,有人来报:
      六日前建虏围铁岭,李如桢血战不敌,斩获百余首级之后领着一大家子逃往沈阳,铁岭失陷。
      去往安奠的路上,赵安便一直思索此事。
      铁岭比历史上多撑了一个月,李如桢也从畏敌避战变成战败撤退。
      但赵安估摸着这个饭桶口中的斩获八成是不知从哪搞到得假货。
      毕竟几个月前他二哥李如柏从自己这可是买回去不少活着的包衣、阿达。
      略微收拾打扮可成了保命的功劳。
      战事又起,百姓无家无食,四处逃散,官道上有不少身负行囊的难民,大约是要逃往镇江,其中更有穿着军服的逃兵。
      赵安勒住马匹,用鞭子指着其中军官模样之人。
      “你上前来!”
      逃兵们先是望了眼赵安身后数十名精壮的骑马家丁,又对视几眼,最终军官低着头来到赵安马前。。
      “将军有何吩咐?”
      “你们是哪里的驻守官军?”
      “回将军,小人是铁岭卫扬威营右司管帖。”
      赵安冷笑:
      “铁岭距此可不远,不去沈阳,怎么跑到定辽右卫的地界上了,难道是投奔亲戚?”
      那人闻言连忙摆头,却结结巴巴说不出原因。
      赵安皱眉,准备令人拿下这几名逃兵时,那军官索性跪在了地上。
      “禀将军,熊经略镇守沈阳,大刀阔斧的整饬军队、斩杀逃将,小人实在不敢以身试法。”
      这借口倒也说得通,不过赵安很快又发现了可疑之处。
      说是败兵,却各自挎着把腰刀,其中更有两人背着弓箭、箭壶中还有不少箭矢。
      “你们包袱里是什么?”
      几人依言打开包袱,只见里面装的都是干粮,见不到一个铜子。
      赵安心中有了计较。
      这批人要么是一箭未放,望风而逃的明军官兵;要么是伪装成败兵,打探军情的女真细作。
      而一般人逃跑时怎么着也会带上些盘缠,何况这批人手里都有家伙,当真有那么好的纪律不去劫掠路上的难民?
      “小人和几位兄弟是要去投奔镇江的赵游击。”
      “哦?那你可知我是谁?”
      “这……”
      见他吞吞吐吐,赵安身后的家丁开口:
      “这便是你要找的右卫指挥佥事、镇江游击赵大人。”
      几人一听匆匆下拜。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将军勿怪。”
      “既然你们愿意在本将麾下效力,就随我走吧。”
      官道上人多眼杂,赵安思虑之后还是决定将人带回安奠再做打算。
      几人大喜。
      “诺!”
      一行人还未至城下,便见到一群顽童伏在溪边摸着鱼虾,又有妇人正涣洗衣物。
      再行两里,惊讶地发现安奠东城门外多了许多帐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四处走动。
      也有不少人好奇地打量着迎面而来的骑兵队伍。
      兵房主事徐文龙、户房主事李滔领着一队家丁在门口等待。
      针对城外状况,徐文龙作出解释:
      “城外大多是开、铁一带的难民,足有数百人,而其中几顶帐篷前拴着马匹的乃是流亡至此的叶赫部人。”

第九十一章 流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