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自家公司制作的电影是什么成色,没有比他们自己更清楚的了。
其实,经过一部短片,一部长片动画的磨砺后,追光动画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这从《茶宠与小机器人》的画面就能看出来,相比《小门神》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追光动画一直没有做出有效的更改。
那就是,项目的编剧以及导演。
不论是观众的建议,还是片商明里暗里的说辞,都谈到了编剧和导演的问题。
如果编剧和导演不换人,追光的动画电影很难在口碑以及票房上有着突破性的进展。
王威是一个科技圈里鲜有文艺气质的人,他会骑着摩托车去公司,会写舞台剧剧本。他对电影创作一直抱有原创的想法。他既是公司的经营者,也是电影的创作者。
他需要做的是不断平衡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可是,当一个公司的所有者具有两层身份的时候,往往很难改变。
王威曾经调侃自己,作为经营者,最不喜欢的就是像他这样不管市场的创作者。
好来坞的商业片是一线编剧才做的了动画电影(当然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编剧是去做美剧去了),创作动画电影的难度系数是电影工业的金字塔尖的水准,而国内的情况是反过来的,在整个行业不赚钱的情况下这个领域很缺乏制片方的尊重和支持。而从事动画电影创作的编剧实力上绝对都得是高等级选手,钦佩。
然后动画电影中整个剧本创作和最终定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电影剧本初稿可能是几个编剧写,终稿可能是另外几个编剧,动画由于其特殊性还随着故事板的进行在不断剧本修改,哪怕故事板完成,到动画可能还会改台词,那编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不只是编剧了,是整个故事团队在“编剧”,除了编剧还包括导演和故事板,三位一体。
岛国优秀的动画电影中导演、故事板、剧本经常是同一人,当然,这一般是那些道:“那部电影口碑还算不错,再加上我和王总见过一面,他热情真诚,对动画电影充满了热情。于情于理,我都要过来支持一下。”
他突然问道:“你呢,张总,万大有意发行这部动画电影?”
张总想到第一次看片会留下的印象,说道:“像王总这样喜欢动画,愿意为国内动画人尽一份力的人确实不多,很实在。而且,他确实很有才华。只是……”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坦白地讲,我来这里,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多好,而是因为追光的王总和们万大的王总相识,我怎么也得给个面子。”
追光动画的停车场,因为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后来的车辆只能停到更远一点的地方。
阿狸影业的陆明下了车,朝着追光动画走去,半路上遇到了熟人,那人主动招呼道:“下午好,刘总。”
刘总名叫刘毅,是大地电影院线方的负责人。
“下午好,陆总。”刘毅认识这位来自阿狸影业的同行,指了指追光动画那边,试探问道:“阿狸影业对这部《茶宠与小机器人》感兴趣?”
陆明耸耸肩,说道:“要不是追光动画的老板和我们阿狸的渊源,你以为我会来吗?”
刘毅听出其中的潜台词:“陆总不太看好这部片子?”
陆明边走边说:“王威上一部自编自导的片子赔的很惨,他根本没搞明白国内动画电影的受众到底是谁,究竟该怎么制作。这才过了多久,又弄了这么部动画电影出来,我觉得……”
他没再往下说,却摇了摇头:“说实话,上次参与发行追光的电影,阿狸赔了不少钱。而且,前两次看片会,已经让我看出了这部电影的问题。要不是追光老板王威的人脉,我才不会来。”
刘毅能看得出来,好像就是这么想的。
也不难理解,阿狸影业发行了追光动画上一部动画电影,基本没赚到钱。
对于发行公司来说,没赚到钱其实就是亏损。
两人一起进了剧院,先后与王威打了招呼。刘毅看得非常清楚,陆明虽然表现的很客气,其实是有点瞧不起王威的。
曾经,作为国内长视频平台的创建者,王威在业内还是很有威望的。可是,随着他出走土豆,创建了追光又接连失败,威望已经所剩无几了。
和陆明不同,刘毅却没有觉得王威有多差。
毕竟对方在落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他的人脉,即使追光动画失败了,也说不上伤经动骨。失败了,也会有人给他送钱的。
相反,大地影业的发行业务刚起步,拿下这部
第五百三十四章 给他信心,毁他信心(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