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 专业事找专业的人[1/2页]

大国工业时代 烟头不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四十五章专业事找专业的人
      什么是广交会?
      广交会就是目前中国对外的世界窗口。
      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就是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的风俗、人物、环境,也是通过这个窗口实现订购产品和交流。
      这样一个大舞台在前,只要工厂能够拿出拳头过硬的产品,赚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不过随即黄贺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想要在广交会上拿到订单,就凭着如今毛毯厂的那几款老掉牙的款式可不行。
      正所谓知己知彼,不了解需求国家的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你能保证你的产品能够让人家接受吗?
      就比如蜀锦一样。
      蜀锦作为中国四大锦之一,在国内可谓是如雷贯耳。
      可是事实上在90年代初期,蜀锦的出口.交易额还比不上亚麻布.....
      你能说蜀锦比不上亚麻布吗?
      可为什么亚麻布就这么受外国人青睐呢?
      每个民族的风俗、文化不同,喜好自然不同。
      同理,国情不一样,文化差异摆在那儿,有可能你觉得好的东西拿到别的国家人们就接受不了。
      所以蜀锦的美丽并没有打动所有人,相反亚麻布粗狂的风格更让人青睐。
      黄贺前世并不是万金油,他只是个宅男,纵然有着领先这个时代数十年的预见性也改变不了他对国外文化毫无深度的短板。
      所以换句话来说嘴炮他会,但是落到实处就没办法了。
      不过黄贺知道一点,那就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既然自己不专业那么找一位懂行情的人就很有必要了。
      再三考虑之后,黄贺还是决定寻求刘向阳的帮助。
      毕竟在关系到外贸方面的问题,刘向阳似乎比较权威一点,而且作为轻工厅的官员接触面广如果有适合的人才由他介绍更加靠谱。
      “那个.....”黄贺有些小心试探的问道:“刘股长,不知道咱们轻工厅这边有没有什么企业在国外有外驻的啊?”
      “嗯?外驻?你是说大使馆?”
      在90年代初期,虽然国力不断上涨,但是事实上一般而言是很少有在国外进驻并开设档口的企业的。毕竟在当时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人富裕了起来,但是出国依旧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情。
      除了一些特别大的贸易公司之外,一般很少企业在真正意义上与国外企业合作。
      当然,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并非是合资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而是说建立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的合作。
      有人会说,合资为什么不算共赢?人家出资本、技术,我们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劳动而已,不仅如此我们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
      其实这句话也没错,至少在某一个时段中我们国家正式采用了这样的策略不断的学习才跨越了数十年的科技步伐的。
      但是代价呢?
      无疑是巨大的!
      那个时候我们国内俨然被发达国家当成了一个生产基地,以廉价的劳动成本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
      我们的确学到了技术,但是我们辛苦的付出难道就只值那么一丁点连他们工人十分之一都不到的薪水吗?
      所以纠结这个问题是多余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战略性的合资关系的确牺牲了广大劳动者

第四十五章 专业事找专业的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