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代理太守刘昭审案[1/2页]

从乞活到将军 诸葛麒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石虎接下来亲自派人送信给上白的李农,先是安抚他不必惊慌,安心养伤,现在也不必着急回大邺。他下令给上白乞活营运送了三千担谷米以缓解那里的粮荒,还让李农代他慰问那里的乞活人。
      这一番操作下来,李农对石宣心里更恐惧了:“自己一个字也没有向天王说啊,是谁将此事报告给石虎的!想来想去,肯定是石闵无疑了。其它人也犯不着趟这浑水,再说也没有这个胆量和渠道。”李农沮丧地想,恐怕以后自己就不得不和石闵保持“良好”互动了。
      穿越到大邺后,李农一直刻意和石闵保持距离,没想到此事一出,却硬生生地将他和石闵捆到一起了。
      好在石虎允许李农先在上白休养,这倒让李农放下心来,他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地考察上白的乞活营,跟这里的人搞好关系,说不定以后还会再次回到这里避难。
      又过了几日,李农又收到章武王石斌的慰问信,如今他远在封地,无故不得回大邺,石虎对儿子们防备也是很严密的,他又是如何得知消息的呢?
      李农收到石斌的来信后真的紧张了:“没想到自己一到上白,居然引发了这么多事情!看来,自己的位置在这些人眼里还是十分重要的!只是这里的关系这么复杂,以后得好好请教一下大和尚。天王现在对自己这样恩厚,说不定大和尚又为自己说了好话。”
      李农突然想到之前佛图澄对自己说:“明年将遇知己,有大喜。”他想了想,遇知己,除了刘昭他们几个露营兄弟,还能有谁?可这大喜呢?喜从何来?如今自己狼狈至此,估计大和尚早就算到了,难怪之前他劝自己“多行善,多捐粮”。如今他到上白,乞活人得知三千担谷米将到,人人都称颂“李大将军”贤名。李农原来不知道他在上白的威望竟然如此之高,这次算是亲眼见识了。
      上白原是一座废弃的小城,这里四周原来是一片荒地,但经过乞活人十几年来的不断开垦,一座崭新的城池已经初见规模。原来留在这里的大都是李农的旧识,李农一见他们,脑海中的信息就全部激活了。这些人有的是同乡,有的是上过战场的战友,有的是父辈的亲戚,总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聚集到一起。但他们都是汉人,因故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和财富,又不甘心被胡人奴役,后来就自发地武装起来。可以说,上白是大赵乞活汉人的大本营,其它地方的乞活人也想方设法地想来到这里,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
      石虎以前也曾多次带着胡人前来围剿,但都无功而返,后来他发现李农和这里的将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一改之前的强硬手段,不时予以小恩小惠,眼下大赵周边战火不断,留下这些乞活人还有用处,只要他们不再公开叛乱就好。
      李农在上白一稳住脚跟,立即就想到张长青的事情。他觉得事不宜迟,必须得详细说明让刘昭知晓。他的急件通过上白的乞活人很快就送到凡城乞活营中。
      在凡城,刘昭此时正在新开垦的田地间劳作。这是难得的战争间隙,他得鼓励士兵们多多耕地,不论什么作物,只要是栽下能活,活了有收成的,都得种下。现在这个时代,产量高的玉米、土豆都还没有出现,老百姓最常见的就只有粟米,大麦小麦黑麦,大豆之类的粗粮,不仅产量低,还极易受到旱情影响。好在凡城有两条大河,给了他们用水便利,这也是刘昭下定决心要屯田垦荒的原因。
      刘昭本人并不擅长农活,但为了激励大家,他也得亲身做出示范。凉州来的这批兵士全是干农活的好手,他们针对对凡城的土质、气侯很快就规划出了相应的种植区域。
      慕容恪在赵军撤退后,很快送来一批军用物资,虽然比原来承诺的少得多,但总归是有的,其中最让士兵们高兴的是军服。慕容氏崇尚“水德”,可他们偏偏又不想与赵军相冲,所以士兵们的黑色衣服的就统统换成了蓝色。刘昭手下的士兵们终于穿上了大燕的军服,无疑也起到了稳定凡城民心的作用。
      李旭留下的暗线文书,现在因为工作表现专业尽职,颇得刘昭喜欢。这人做事十分谨慎,从不多说一句。他把李旭和李农送来的密件夹在一堆需要回复的竹简里,嘱咐刘槐需要尽快让刘将军处理。刘槐就会通知刘昭。
      当刘昭回到营地时,他打开李旭他们送来的竹简,脸色骤然变了。“注意老张”!什么意思?老张又干了什么糊涂事?可老张已经走了!无法当面查问了。
      昨日慕容恪急令召张长青回大棘城

第54章 代理太守刘昭审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