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吴天明追悼会[2/2页]

华娱,辉煌璀璨 十八子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就像是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心气一松,与世长辞。
      李元青与吴天明老先生的唯一接触,还是在《火星救援》上映后。
      老先生问田壮壮。
      “你徒弟的电影为什么那么厉害?一天就能拿一两个亿!
      当初一谋、小陈总票房拿一亿多、两亿多就实属不易了。”
      他其实更想知道的是,《无极》、《英雄》这些电影的镜头语言艺术都比《火星救援》、《花木兰》等电影老辣,怎么口碑、票房都相差很多。
      而且还有许多烂片,例如《小时代》等电影,拿票房也是轻轻松松,和以前辛辛苦苦才能维持制片厂的收支平衡相比,情况完全不一样。
      吴天明老先生不理解,田壮壮推脱说自己就是研究文艺片的,也没拿到过高票房,对当下电影市场也是一知半解。
      于是,吴天明老先生给李元青写了一封信。
      是的!
      老先生不会使用网络,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表现出像对待老师一般的尊重!
      李元青收到信后不敢怠慢。
      也写了一封几千字的回信,并去学校亲手交到了老先生手里,跟他聊了一下午自己对市场的粗浅认识。
      就当是陪老人家聊聊天。
      聊到最后老人家尽是叹息,他当然想跟上时代,可时代抛下他们时,却连声招呼也不打。
      他对李元青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他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张一谋。
      张一谋在随后北电的追思回顾会上,反思起近些年自己的拍摄经历,他坦言自己被票房“绑架了”。
      “当下是个被票房绑架的年代。
      我们要试水,要两条腿走路,除了有情怀,也需要有质量的商业电影,去占领这个阵地。
      我也在某些报道中看到吴天明对我的批评,说得很对。我跟他见面的时候,谈了很多,但他就不谈我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我都知道。他那个人很耿直的,他一直是看不上。”
      他说自己拍《归来》,就希望能让“头儿”再多看自己一眼,他很在意“头儿”的看法。
      陈诗人罕见的回忆起自己拍电影的初衷!
      “当年的初衷到了今天有没有改变?”
      李元青能感受到第五代导演的一种集体恐慌,从文艺时代转型到商业时代,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张一谋,其他人诸如陈诗人,都摔的很惨。
      一群人从业时的理想都是当“华国黑泽明”,可真等他们掌握资源,站在顶端,上面却要求他们去学卡梅隆,这个弯儿太大了。
      李元青也被记者问到了“票房绑架论”。
      “你认同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张导的经验总结仅限于第五代导演,对我这种成长在商业时代的导演而言,这份总结就有局限性了。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吧。
      鱼类从水里走向陆地,它们的腮不够适应陆地的空气,所以他们会不舒服。
      但当下的青年导演就像已经进化出肺的爬行动物,去水中游泳是可以的,但拿水中的经验硬套在陆地上生存是不合适的。
      票房就是当下电影市场的氧气,接受它、适应它最后和谐统一,让好电影获得高票房,才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直沉湎过去,意义已经不大了。”

第16章 吴天明追悼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