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是攻杀其弟姬段(前722年)的郑庄公寤生,对《郑伯克段于鄢》的记录,春秋三传各有不同侧重的叙述,《左传》祥记史实,而《公羊传》、《谷梁传》则侧重于对郑庄公的真实脸皮予以揭露。对于史实鄙人不再多述,只摘引评述,对于郑庄公之恶行《公羊专.隐公元年》中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谷梁传》中则论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鄙人按其意翻译过来就是,克是什么意思,能的意思,能什么呢?能杀的意思,为什么不说杀呢?因为段的支持者很多。为什么不说杀弟而说杀段呢?是因为当弟弟的不像弟弟,当哥哥的也不像哥哥而故意鄙视贬低他们的,虽然段丧失了为弟弟的道义但更该鄙视是郑伯。为什么更鄙视贬低郑伯,是因为郑伯一直在处心积虑的在制造杀死其弟段的机会。于鄢就是在远处的意思,是相对于把人从其母亲怀里杀死而言的,郑伯处心积虑的把其亲弟弟段在离其亲娘很远的地方杀害,怎能不让人更鄙视的呢!根据《左传.鲁隐公元年》的记载郑庄公姬寐生为了报复其母亲对其弟段的溺爱,在攻杀其弟段后甚至发下了与其亲娘只能黄泉再见的恶毒誓言: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虽然后来母子重归于好,但掩盖不了郑庄公为了手中的权利对其弟先纵容后争杀的恶行。
还有另一个很出名的弑兄之人就是齐桓公小白(?前643年),他为坐稳齐国君位,假手鲁国杀害其兄公子纠。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兄弟二人在争齐国王权的道路上相互残害,当为弟的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抢先回国夺得王权后,立马派兵征剿身在鲁国的哥哥公子纠,他还恬不知耻的写信给鲁国说:“子纠是我兄弟,不忍亲手杀他,请鲁国将他杀死。召忽、管仲是我仇敌,我要求活着交给我,让我把他们剁成肉酱才甘心。不然,齐兵要围攻鲁国。”鲁人害怕,就在笙渎杀死子纠。虽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但最终没有逃脱人性道德对其的惩罚,其言传身教的做法,导致其死后诸子骨肉相残更甚,桓公最终未得善终。
桓公有子十余人,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名叫王姬、徐姬、蔡姬,都没生儿子。桓公好色,有很多宠幸的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个:长卫姬,生的无诡;少卫姬,生的惠公元;郑姬,生的孝公昭;葛嬴,生的孝公潘;密姬,生的懿公商人;宋华子,生的公子雍桓公病时,五公子各自结党要求立为太子。桓公死后,就互相攻战,以致宫中无人,也没人敢去把桓公装尸入棺。桓公尸体丢在床上六十七天,尸体爬满蛆虫以至爬出门外。到当年十二月公子无诡即位,才装棺并向各国报丧。十二月乙亥日,无诡即位,才装棺并向各国报丧。辛巳日夜,才穿衣入敛,停柩于堂。齐桓公死后总计前后五人曾登君位:无诡即位三月死去,没有谥号;接着是孝公;接着是昭公;再接下去是懿公;最后是惠公。孝公元年(前642)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军队送齐太子昭归国并伐齐。齐人害怕,杀死其君无诡。齐人将要立太子昭为齐君时,其余四公子的徒众又攻打太子,太子逃到宋国,宋国与齐国四公子的军队作战。五月,宋军打败四公子立太子昭为君,就是齐孝公。因为战乱,到八月才顾上埋葬齐桓公。
当然其他记载于史册的,骨肉相残的例子还很多,在此不再多述。
不免有洋奴日精趁机捧洋屁,其不知人类文明世界的发展是殊途同归,兄弟相残之劣迹比比皆是,西方的民族发展史也是如此!西方奉若神明的《圣经》在其创世纪之开始就记录了一场典型的手足杀戮,由此揭开了人类繁衍的第一篇章:亚当的大儿子该隐为了与弟弟亚伯在耶和华面前争宠,杀死了亲兄弟亚伯;据埃及神话,古埃及法老奥西里斯(osiris)译名俄塞里斯,是埃及最重要的九大神明“九神”(greatennead)之一。他是大地之神盖布(男)与天神努特(女)的第一个儿子,是将埃及引向繁荣的伟大法老,但最终被自己的弟弟赛特用阴谋害死,从而成为埃及的地界主宰和死亡判官。赛特制作了一个以珍贵木材制作华美的棺材,上面装饰满了美丽的宝石和黄金,并且是按奥利西斯的身材量身定做的,赛特在酒宴上宣称“能够完美躺在箱子里的人将得到这个棺材”,当
谋国自残弟屠兄—国盗之十姬晞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