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即商朝的重臣、忠臣崇侯虎,崇侯虎是殷商防御姬周的屏障,更是姬昌当年被幽禁于?里仓库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西周而言则是必处之而后快的政敌、告秘者。对崇国的兼并使姬周将周的都城东迁,由岐山周原东迁更宜居的渭水平原,并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即指此事。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了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由周文王回到西岐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即可知他并没有因为亲口吃下儿子的肉汤而陷入人性的自责,而是依旧沿着既定的政治目标奋斗,虽然在其有生之年未能实现灭商。在周朝得到话语权后,即把姬昌奉为一位名君圣人,如《诗经.大雅》中的《思齐》、《灵台》、《维清》等颂诗,在这些颂诗中对以自己血肉换来父亲生命的伯邑考却只字未提。以姬周集团而论,姬昌政治功绩无疑是重要的、成功的,但是并不能完全掩盖姬昌人性之失——即食子全命之苟且伎俩。
虽然古典史籍包括《诗经》等对于姬昌的记载很多,但鄙人认为真正看清历史本像弄清两点足以:一是到底有没有有没有伯邑考这个人及姬昌是否吃了自己亲儿子伯邑考的肉?二是姬昌就任姬周集团掌门人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策略是阴谋还是阳谋?由此以知其人性本真。
先说这第一点,姬昌是否有并真的吃了伯邑考。文王姬昌的儿子确实很多,因此俗有“文王百子”之说,《百子图》是历代书画名家祝贺家族枝叶繁茂常画的题目,刺绣雕刻作品也常见。到底周文王姬昌有多少个儿子,史籍经传无传,但根据《史记管蔡世家》所记载,姬昌的嫡传——即其与正房夫人太姒就生了多达十个儿子,原文为“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聃季载。聃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列女传.母仪传》:大姒生十男: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次康叔封、次聃季载。《白虎通.卷八.姓名》:文王十子。正是因此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夸赞:“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即描述姬昌的老伴太姒福泽多子,不仅太姒自己能生,且在其带动下连同姬昌的其它臣妾为姬昌带来百十来个男丁,因此古语说“文王百子”,如按《封神演义》的说法,姬昌有二十四个老婆共计生了九十九个亲儿子,再加上在路边捡的雷震子这个义子,正好凑足一百个。考究史籍,且不论诗经和演义小说,先秦史籍都侧面证实了周文王姬昌极强繁殖力,儿子生的也确实很多,如根据《左传.鲁僖公二十四年》的记载,“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译文:富辰进谏说:“不行!我听说:最好的办法是用德行安抚百姓,其次是亲近亲属,把这种感情推及到其他的人。从前周公伤痛管叔、蔡叔不得善终,所以把伯叔兄弟及子侄都分封土地,使他们建立国家,作为周的屏障。管、蔡、?、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都是文王的儿子。邗、晋、应、韩,是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是周的后代。”据此文王被册封的亲儿子,再加上驾鹤西去的伯邑考和当了集团老大的武王姬发,文王的亲儿子或有名或有姓或有封国的就有十八个之多:伯邑考(姬考):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即周武王,姬昌嫡次子;管叔鲜(姬鲜):姬昌嫡三子;周公旦(姬旦):即周文公,封于鲁,姬昌嫡四子;蔡叔度(姬度):姬昌嫡五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姬昌嫡六子;?叔武(姬武):姬昌嫡七子;霍叔处(姬处):姬昌嫡八子;卫康叔(姬封):姬昌嫡九子;冉季载(姬载):即聃季载,本名姬载,姬昌嫡十子,为周朝诸侯国聃国开国君主,周成王时代的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将康叔封在卫国,季载封在聃国,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冉?卣蛞淮??⑶乙钥凳逦?芩究埽?郊疚?芩究眨?ㄗ舫赏酰慧?澹杭Р??宰樱挥菏澹阂蛔饔翰??Р???樱幻?逯#?е#?杭Р???樱??逯#?久?е#?芪耐跫Р??樱?芪渫跫Х⒅?埽?艹??⒅?笫芊庥诿??ń窈颖奔υ螅?浑?硎澹??澹?杭Р??淖樱??硎澹?醇?澹?请??谝蝗尉?鳌9烹?鞘请??氖锥迹?嗬肷蕉???公里。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约7公里处的姜屯镇东滕城村;毕公高(姬高):姬昌十五子;原叔:姬昌十六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于是将十五弟毕公封在毕地毕地(亦称毕陌、毕原、咸阳原,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建立毕国,爵位为公爵,故称毕公或毕公高;酆叔:姬昌十七子;郇叔(姬葡):姬昌十八子,西周初期,周文王将姬葡分封于古郇国,史称郇侯。郇国定都于新绛西,疆土于山西省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原来属于古郇国的疆土。后被晋武公所灭。老大伯邑考的履历史籍典章是如何记载的呢?
谋国自残之父食子—国盗之九姬昌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