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给百姓年岁少。舜与禹、(禹与)益相距时间的长短和他们儿子的好坏,都是上天的意志,不是哪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没有人叫百姓们这样做,他们竟这样做了,这就是天意;没有叫百姓们来,他们竟来了,这就是命运。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竟能得到天下的,其道德必然要像舜、禹一样,而且还要有天子举荐他。所以孔子(虽然德配天地,但没有天子举荐)就不能得到天下。世代相传而得天下的,天要废弃他们,一定是像夏桀商纣那样残暴无德的。所以益、伊尹、周公(因为他们的君主不同于夏桀商纣)就得不到天下。伊尹帮助商汤统一了天下,汤去世后,儿子太丁没有继位就死了,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丁的儿子太甲又继承王位)。太甲搅乱了汤的法度,伊尹就把他放逐到桐邑。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的过错,感叹自己做得不对,还没离开桐邑就能以仁居心,向义改过,三年后完全听从伊尹的教诲了,又回到亳都做天子。周公不能得到天下,正像益在夏朝、伊尹在殷商一样。孔子说过:'唐尧、虞舜以天下让贤,夏商周三代却世代传于子孙,道理是一样的。'\"
之所以把《孟子》此篇全文摘录,鄙人主要是想让大家细读之而不是断章取义。在《孟子.万章》这篇文中孟子是说明了四件事:一是在孟子当世时是贬帝禹及姒启的社会舆论的,即有帝禹德衰而传天下于不贤之子启相关议论的;二是虽然孟子陈述了个姒启承位的过程,但并没有肯定的说姒启为贤子,而是以“天意”说之;三是孟子认为是因为伯益辅佐帝禹年头短,不得民心所以失去天下;四是孟子认为即便是伯益德配天地但也不能佐证伯益就可得天下,孟子认为伯益并没有得到天子的举荐,因此把伯益与伊尹、周公列为一类,而且还说如果那样孔子他老人家就能当老大了!
对于司马迁同志及孟子先生关于姒启的评论,鄙人都是不能苟同的。
先说《史记》之论,《史记?夏本纪》何谓“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姒启贤能吗?其与当时的治山治水有何贡献?大禹治水几年后启子才出世;启子贤吗?以史籍考据之,伯益能文能武无论实业及著述上是姒启都无法企及的。如论家教传承姒启更是无地自容,根据《竹书纪年》在伐武观后,其子太康、仲康失国,庶子五人流落在外而作《五子之歌》。无论立身及教育子孙上姒启都是个失败者。
伯益何人?史籍网文中关于皋陶伯益父子的履历功绩的记载很多,所以鄙人只简述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之履历。伯益史籍中也作伯翳、柏益,化益等,又称大费是黄帝第五代孙。是皋陶(又名大业、帝舜时的最高公检法院院长,被称为中国法律的鼻祖)的儿子,皋陶是黄帝的直系玄孙,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极业父大业(皋陶)伯益大廉(长子)和若木(伯益次子);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伯益是是春秋战国秦国、赵国的祖宗。伯益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即除农业外的“林牧副渔”,相当于现在的林业加畜牧业部长。伯益专业技能突出能与禽兽沟通,《汉书?地理志》云:“益知禽兽”,《后汉书?蔡传》云:“伯益综声于鸟语。”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都长于训鸟兽而立于世。伯益的个人能力突出是水井的发明人,《吕氏春秋?勿躬》“伯益作井”。舜出于对伯益的信任和器重,便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乃以姚之玉女妻之,并赐嬴姓,并且封伯益于费,所以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即帝舜所说:\"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伯益生有二子,一为大廉,二为若木。上说,“伯益能议百物,以佐帝舜。”墨子记载说是大禹举荐了伯益,让伯益辅佐自己治山治水,即《墨子》“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因此后人认为《山海经》是伯益所作。如西汉刘歆《山海经表》:“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也这么认为,其在《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还有东汉的赵晔,其在《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而且伯益的后人名人辈出,对中国历史影响甚深,伯益可说是周穆王所征徐偃王之祖宗;是春秋战国秦赵之祖宗;更是一统天下秦朝之祖宗。伯益的大儿子大廉的玄孙叫孟戏,又名中衍,为商帝大戊御,大戊将王女嫁给其为妻。其孙名中??,任商朝西戎(今甘肃省)守土官。中??有子蜚廉,蜚廉善跑,其子恶来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颇得商纣王的器重。恶来因为是纣王的贴身护卫统领,后来周武王伐纣,恶来尽职而殉身。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非子居住在犬丘,喜爱马和其他牲口,并善于饲养繁殖。犬丘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继续嬴姓的祭祀,号称秦嬴。蜚廉知纣王无道退隐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山西省霍县东南)后,因而避免了战争之祸,并喜添一子,取名季胜。季胜有子名孟增,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之处的河套地区)。孟增以地名显贵被周成王赐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并因功受赐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他也就是汉族赵氏的祖先。若木是伯益次子,大廉之弟。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是徐姓得姓先祖。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周穆王曾征之。
谋国自残之父屠子-国盗之八姒启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