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之上的“天眼”。
此时老四在棺外另一侧,踮着脚尖替刘大德子举着汽灯照亮,刘大德子让老四将汽灯拿近,好仔细端详两颗宝石,但就在老四举过汽灯之时,刘大德子一下看到皇太极额头正中的“天眼”,吓得把手中的面罩也摔在地上。
外面兄弟听到动静,纷纷询问,刘大德子缓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回过神来,俯身拾起掉在地下的面罩,这才注意到面罩右耳的宝石被摔了下来,他在棺中找了几下,并未找到那颗摔下的宝石,再加上当时心乱如麻,于是匆匆爬出棺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关于皇太极头骨之上“天眼”的纪录,只有寥寥数句,写得并不很详细,祖父做事一向心细,这一次看来是刘大德子的表达能力实在不够高明。
祖父在记载中对“天眼”是这样描述的:刘大德子所述之“天眼”,约在眉心正上方五公分处,类似于头骨眼眶部位,成圆形圆洞之状,比眼眶略小,直径大约一至两公分。在祖父的笔记中,除了这几句话外,再也没有任何关于“天眼”的描述,在后文之中虽然屡有提及,但并未再添加什么新的内容。
非常明显,祖父在整个记录中,甚至在一生对这件事情的调查中,并没有对皇太极的“天眼”给与很大的重视。
许廷想原因有二,一是祖父一直是将精力放在刘大德子一行神秘死亡之上,而神秘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来自于神秘的“诅咒”,谈到“诅咒”,施咒之人长有“天眼”就不足为奇,所以祖父当年的思路一定是先要破解诅咒之说,然后再调查刘大德子所述之“天眼”。
而其二是祖父最终的结论是确有“诅咒”,所以“天眼”之说自然顺理成章,不用再作调查,最多只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祖父一直抱憾于未能进入古墓,亲眼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天人”。
从祖父的记载之中许廷他们并不能得到更多关于“天眼”的资料,不过反正已经决定再次进入古墓亲自找寻答案,所以对祖父记录中资料不多,许廷他们倒也并不沮丧。
大家商量的结果,这件事情留下的唯一谜题,就只有这个神秘的“天眼”,而且唯一能使许廷他们继续进展的途径,只有再次进入古墓。
所以许廷他们下面的全部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想办法找到当年刘大德子所说的古墓第二入口。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按祖父记录所讲,刘大德子当年曾经告诉过祖父,盗墓之时,因为墓中珍宝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取走,只能分批装运,所以除他们挖掘之时的入口以外,又在一处极为隐秘之地另设了一处入口。
当年祖父曾经问过此处入口的详细地点,刘大德子并未透露。并非是不相信祖父,而是当时刘大德子已经笃信诅咒之说,出于义气,不希望祖父涉险,也正因如此,这第二处入口地点也就成了一个谜案。
祖父曾经在抗战胜利后,几次回FT找寻这处入口,但每次均是空手而归,如此看来,军师、老四以及刘二子三人设计的这处入口,着实高明,不过这也为许廷他们今日的调查增加了很大难度。
这些天许廷他们翻遍祖父记录,希望找出一些线索能帮助许廷他们顺利找到盗洞第二入口,但所获不多。不过对祖父留下的资料认真分析后,有一点许廷他们倒是可以确认,那就是盗墓第二入口一定位于皇陵宝顶东北方向一公里之内,更精确地说,应该位于五至八百米范围。
这一点发现倒是很简单,刘大德子一行发掘皇陵之时,定下的最大挖掘长度是一千米,而根据刘大德子叙述,第二入口是在挖掘过程中侥幸发现,所以也一定在这范围之内。
此外,发现第二入口的日子,是在开始发掘后一个月左右,所以许廷他们把范围缩小到五至八百米应该是合理的。
除此以外,从刘大德子的叙述之中,许廷他们找到了一句“在挖掘时无意间找到了安置第二入口的地点。”这句话让许廷他们兴奋了许久,既是无意中发现,那么这处入口很可能是天然的,并非人工开掘出来。
而且既然是入口,就一定要有能够容纳一个人进出的口子,有了这一点发现,找起来应该并不困难。
但想到这里的同时,另外一种担忧又袭上了许廷他们心头。既然是天然口子,如果许廷他们能够找到,别人也很可能会无意中发现。
喜欢。
第257章 不必沮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