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李清照状告后夫[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靖康二年(1127 年)的那场浩劫,使无数人的命运坠入深渊,其中便有名满天下的女词人——李清照。当时她刚过不惑之年,本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归来堂”里赌书泼茶,沉浸于金石书画的世界,却不想金人铁蹄踏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变”。
     赵明诚时任江宁知府,后因失职罢官,夫妻二人携着毕生收藏的古籍金石南下避难。谁曾想,建炎三年(1129 年),赵明诚在前往湖州赴任途中染病,竟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撒手人寰。这一死,不仅让李清照失去了相伴二十八年的知己,更让她成了乱世中无依无靠的孤孀。
     李清照守着丈夫的灵柩,又望着堆积如山的金石文物,心中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彼时江南已是宋室偏安之地,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登基,可金兵南下追击,战火未歇。李清照一介女流,带着沉重的藏品辗转于越州、衢州、温州等地,其间不少珍本古器或被乱兵所掠,或因颠沛遗失,昔日“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雅致,早已化作“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悲凉。
     到了绍兴二年(1132 年),李清照总算在杭州暂时安定下来。此时她年近五十,孑然一身,生活困顿。古代女子无独立经济来源,尤其像她这样曾是官宦夫人、如今家道中落的寡妇,处境更是艰难。左邻右舍看她的眼神,多半是同情里掺着好奇,背后少不了嚼舌根:“瞧这李夫人,以前多风光,如今连个依靠都没有。”
     就在这时候,一个名叫张汝舟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这张汝舟,字仲弼,当时在江南某州县做个小官,自称是赵明诚的故交,听闻李清照的遭遇后,便时常来嘘寒问暖,送些柴米油盐。他生得一副好皮囊,说起话来更是甜如蜜糖,“夫人这般才貌,岂能久居困顿?某虽不才,愿为夫人遮风挡雨”之类的话,说得李清照心中泛起涟漪。
     大家可能要问:李清照何等聪慧,岂会轻易相信一个陌生男人?这里头可有不少原因:一来,她当时确实孤苦无依,连整理丈夫遗着《金石录》都力不从心,急需一个帮手;二来,张汝舟极善伪装,他先是拿出几封“早年与赵明诚的书信”,又对金石之学侃侃而谈,让李清照误以为遇到了可以托付之人;三来,宋代社会对寡妇再嫁虽有非议,却也并非完全禁止,尤其像李清照这样没有子女的寡妇,再嫁在法理上是允许的。
     于是,在张汝舟持续数月的“温情攻势”下,李清照那颗历经沧桑的心,竟也生出了一丝希冀。她想:或许,晚年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伴,也算不负这残生。却不知,这一决定,竟让她卷入了一场远比乱世更险恶的风波。
     绍兴二年(1132 年)暮春,杭州西子湖畔的柳絮飘飞如雪。李清照在张汝舟的操办下,低调地举行了再嫁仪式。没有锣鼓喧天,没有亲友满堂,只有几张简单的桌案,几样家常酒菜。李清照穿着一身半旧的素色罗裙,看着眼前忙前忙后的张汝舟,心中五味杂陈。她举杯轻抿,脑海里却闪过与赵明诚在“归来堂”中,以胜负决定饮茶先后,常常笑到茶泼满身的场景。
     婚后最初的日子,张汝舟确实表现得体贴入微。他会亲自下厨做几样李清照爱吃的小菜,会陪着她在庭院里散步,听她吟诵新词。李清照也渐渐放下心防,甚至将自己收藏的部分金石拓片拿出来与他欣赏。然而,没过多久,张汝舟的真面目便露了馅出来。
     原来,这张汝舟娶李清照,根本不是看中她的才情,而是觊觎她手中的金石文物。赵明诚毕生搜集的商周彝器、汉唐碑刻,那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张汝舟原以为娶了李清照,这些东西便尽入囊中,谁知他翻箱倒柜,却发现大部分珍品在南渡途中已遗失,剩下的不过是些普通拓片和残缺古籍。
     这天晚上,张汝舟喝了几杯闷酒,见李清照在灯下整理书卷,便没好气道:“整天摆弄这些破纸片子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我看你根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当初还装得那么神秘!”
     李清照闻言一惊,抬头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他脸上的温情早已被贪婪和不耐取代。她强压怒火道:“这些都是先夫心血所系,岂可用钱财衡量?”
     “先夫先夫,你心里只有那个死鬼!”张汝舟猛地一拍桌子,“我告诉你李清照,你如今是我张汝舟的妻子,就得听我的!那些破玩意儿赶紧卖了换钱,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这一下,如同被冰水浇头,让李清照彻底清醒。她这才明白,自己错看了人,这张汝舟分明是个利欲熏心的小人!接下来的日子,张汝舟的态度越发恶劣。他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先是言语辱骂,后来竟发展到动手推搡打骂。有一次,李清照不肯将一幅王羲之的摹本交给他,张汝舟竟一把抢过书卷撕得粉碎,还指着她的鼻子骂:“你这老妇,不识抬举!若不是看你有点虚名,谁愿娶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清照蜷缩在角落,看着满地狼藉的残卷,泪水无声滑落。她想起赵明诚在世时,两人对文物视若珍宝,连翻阅都要先净手焚香,何曾受过这等屈辱?此时她才幡然醒悟:张汝舟当初的“温情”,不过是精心编织的骗局;那所谓的“故交”,恐怕也是子虚乌有。
     更让她心寒的是,张汝舟不仅贪财,还品行不端。李清照偶然发现,他的官印文书似乎有伪造痕迹,追问之下,张汝舟支支吾吾,竟露出了马脚。原来,他的官职是通过虚报举数(宋代科举中举需有人推荐,虚报推荐次数是欺君之罪)得来的,平日里还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这一下,李清照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这哪里是良人,分明是个伪君子!
     李清照萌生啦离婚都想法,然而在宋代,女子要离婚,难如登天。当时的法律规定,“妻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除非丈夫有“七出”之罪(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或丈夫失踪三年以上,妻子才能提出离婚。而张汝舟虽然家暴、贪财,但并未犯“七出”中的条款,更何况他是官吏,社会地位比李清照高(尽管是个小官)。
     换作一般女子,或许只能忍气吞声,在不幸的婚姻里耗尽余生。但李清照是谁?她是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奇女子,是骨子里透

第11章 李清照状告后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