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八章 科举[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兵呆了,直到同伙一起来到身边发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如果不是其他人都如此,怕是还无法接受现实。
     “陛下万岁。”
     “大乾万岁。”
     众人这时总算知道为何进出一趟,其他人都鼻涕一把,眼泪一把了。
     哭,他们也哭。
     可这哭得真高兴啊。
     “陛下,军心可用矣。”回程的火车经过小沛,听着传来的山呼海啸,一众大臣喜色颜开。
     楚歌微微一笑。
     以当代条件,想要收服底层士兵的心,对大乾来说再容易不过。
     他也不怕把钱花出去。
     士兵越富,百姓才能越富;
     百姓越富,商贾才能越富;
     商贾越富,大乾才能越富;
     更何况大乾士卒待遇好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作战才能勇勐。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楚歌回到洛阳的时候,时间已是十一月,大乾元年即将进入尾声。
     第二天,朝会。
     众臣精神抖擞地就坐。
     相比之前,今次朝会才算大乾真正意义上的朝会,毕竟之前还有汉室朝堂在徐州开着。
     一国两朝,怎么都有点别扭。
     相比大汉之前的朝会,楚歌做了一点改变,他不要求大臣凌晨四五点就过来。
     而是把朝会时间改到了上午九点。
     朝会嘛,在楚歌看来不过是开个公司会议,他也不要求众人都站着,而是体贴地给大臣们安排好了座位。
     另外,他也不要求天天开会,每周开一次会议,总结上个星期的工作,讨论这个星期的工作就行。
     毕竟有三院六部处理平日的工作,朝会只用来商讨各部门重大的事情,以及下面重臣无法表决的事情。
     这一天的朝会还是没有什么大事,这是正常的,哪里天天有什么大事。
     见此,楚歌抛出了他的议题——科举。
     礼部尚书陶谦出列问出了众人的疑惑:“陛下,不知何为科举?”
     龙椅上的楚歌笑道:“科举乃开科取士之意,简而言之,就是朝堂出试题,让天下学子做答,择优取士。”
     众人恍然,如今凡是立于朝堂上的人都经过一开始的培训。
     而他们能上岗,都是经过考核的。
     科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核,选择其中优秀的学子来替陛下管理天下。
     想是想明白了,可众人又是一阵头痛。
     陛下啊,真是时刻不忘掘世家的根基。
     算了,爱谁谁吧,反正他们已经躺平了,谁爱抱怨,谁去抱怨。
     陶谦迟疑了一下,继续道:“陛下,今天下选拔人才以举荐为主,不知科举后,官员还可举孝廉否?”
     楚歌笑道:“科举之后,一切以考堂成绩说话,否则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
     有人硬着头皮出列道:“陛下,九州多有新附之地,当今学子多学孔孟之道,对我大乾新学多有陌生,如若一同考核,会否不公?”
     这人谁啊,这么大胆。
     众人看去,原来是新任的礼部侍郎蔡邕啊。
     那没事了,不说对方有忠言直谏的前科,就以对方的名声,如果不是江东收取的晚,陶谦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应该也是对方的。
     楚歌笑道:“蔡侍郎无需担心,此事朕早有定论,如今已是十一月,科举之事定在来年开春,且我大乾新立,第一科当为恩科,此次恩科有新旧试卷之分,所有学子都可自行选择。”
     “不过礼部替朕通告天下,旧学科举只此一次,想要学有所用者,当抓住这次机会。”
     蔡邕连道:“陛下圣明,臣替天下学子谢过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圣明。”其余大臣也跟着拱手。
     随着新一期的《大乾周报》分发四方,天下人很快知道了大乾选拔人才的方式。
     “苍天啊,十年寒窗白费时光矣。”
     “陛下啊,你待我等学子何其薄也。”
     “呜呜呜,怎么办?我还未精通圣人之学啊。”
     这是广大学渣的担心。
     颍川。
     来年开春举行恩科的事传入颍川学院后,众人也开始讨论。
     不过这里的大部分人没有担心自己能不能过的问题,毕竟大乾有新旧试卷可以选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前往考核,必定能中。
     一众学霸在讨论该不该去。
     “陛下怎会如此,天下人不学圣人之言,去学什么新学,简直是荒唐。”
     郭嘉笑道:“王兄,新学可不是摒弃圣人之言,只是考核更看重实际,圣人之言的内容有所下降,更何况陛下可没有逼着大家去学哪种,王兄大可继续钻研圣人经典啊。”
     “哼,郭奉孝,你个标新立异之人。”
     郭嘉摇着新买的《初级数学》,笑道:“那王兄可不要学我这个标新立异之人,今后偷偷买来这些异书偷看。”
     “你……”
     一众人看着郭嘉毫不忌讳地在课堂上翻看《初级数学》,不由陷入沉思。
     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选择。
     这里的人都不笨,笨蛋也无法就读颍川学院。
     乾帝此次开的恩科,确实有新旧所学让天下人选,可仅此一次。
     今后的大乾朝堂,必定以新学为主。
     哪怕此次科举通过,他们今后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学习所谓的新学。
     郭嘉的一番话,仿佛点醒了一众人。
     大家纷纷离开,心有决定的直接去大乾书局买新学的书籍加以研究。
     矜持的就派家人偷偷前往购买。
     一时间,新学之说风靡天下,人人在讨论数学、化学、物理的事。
     郭嘉没理会众人,放学后,他前往荀府。
     “文若,我此来是向你告别的。”
     荀或诧异道:“奉孝要去往何方?”
     郭嘉笑道:“志才大哥在洛阳写信与我,邀我上京一同赶考。”
     “赶考?”
     荀或一愣,随即恍然,他大方地指着桌上书籍道:“不如一同前往洛阳?”
     其实刚进门时,郭嘉看到桌上的《初级数学》,就知道好友已经想开。
     闻言,郭嘉开心道:“文若能解开心结,却是再好不过,如此也不负一生所学。”
     荀或道:“陛下宽宏大量,汉室诸人尽皆称颂,我又如何能想不通?”
     郭嘉不由感叹。
     乾帝这一手义释旧帝王,善待刘氏宗亲,可谓尽得天下人之心。
     如今恩科一开,逼得天下学子做选择。
     是碌碌一生,还是学有所用。
     不是看透世事的老者,谁又能放弃名扬天下的心愿,不顾功名利禄,做个隐世之人?
     人心把握之妙,莫过如此。
    喜欢。
  

第七十八章 科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