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八章 养殖有成[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完了。”
     李牧的声音戛然而止,然后他又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
     一番了解下来,楚歌知道对方不仅一一试验了他当初给出的试题。
     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自己的尝试。
     年轻。
     细心。
     有耐心。
     也不缺乏变通。
     这是个内秀的人才啊。
     楚歌笑着问道:“平日里可有去学堂读书认字?”
     李牧连点头道:“回大人话,我有去,我已经学会了很多日常用字,也会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
     “好,很好。”楚歌拍拍他肩膀,笑道:“今天起,你就是我大同军的太仆,负责一应畜牧之事,今后我大同军吃肉还是喝粥,就看你的了。”
     “大,大人,我,我……”
     李牧恍恍惚惚地离开。
     等他离开后,张松酸酸地道:“主公,骤然给一放牛娃高位,恐他人非议。”
     老实说,张松羡慕坏了。
     太仆。
     这可是大汉九卿之一。
     这少年才多大,十八岁有没有?
     小小年纪就凭借会养猪、孵小鸡成了九卿之一。
     他日一旦大同军得了天下,这九卿之位,不知道羡煞多少旁人。
     “他人非议?”楚歌笑道:“我大同自立军以来,他人非议还少吗?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在我这里,唯才是举,年龄、出生不是问题。”
     张松呐呐着不说话。
     楚歌问道:“可是外面的世家子又在发什么牢骚?”
     张松道:“还不是嫌吏员当得太辛苦,不是弃官而走,就是召集友人酒后乱言。”
     闻言,楚歌哈哈大笑起来。
     张松道:“主公对他们还是太过宽容,依我看,不如杀一儆百。”
     楚歌摇头道:“大同军不以言获罪,人人不敢说话,那才叫遭了。”
     作为现代人,楚歌太明白百姓不敢说话,不敢说实话的害处了。
     但凡兴文字狱的朝代,没有哪个有好下场的。
     不敢说话,思想禁锢,必然也会导致科技停滞。
     那何年何月才能凭借他那点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造出蒸汽机、飞机、无线电……
     楚歌来回走了几圈,道:“这样,科学院不是把活字印刷搞出来了吗?既然那些世家子弟闲着无聊,那就找点事情给他们做。”
     张松道:“主公此话何解?”
     楚歌笑道:“让他们通通给我去办报纸,我要再现百家争鸣,让他们在报纸上说个够,如果谁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出来,我也不吝赐予高位。”
     “主公,何为报纸?”
     自从来到楚歌身边,张松发现他还有很多不懂,也没听说过的东西。
     单说前段时间背诵的《初级物理》。
     他对照着大同字典,能识得里面的简体字。
     每个字转化过来他都认识,可合在一起,他就满头雾水了。
     那什么声音、光线、磁力、惯性……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现在这报纸,又是个新名字?
     感觉自己越发无知的张松,静静等着楚歌的解说。
     “报纸就是……对了,告诉想办报的人,报纸上的字必须用简体字书写,才可以批准发售。”
     对张松说完,楚歌越发觉得自己这点子不错。
     办报纸,不仅能让各地百姓知道大同的政策,也能让百姓知道外面的世界。
     通过看报、读报、乃至听人解说,都能增加见识。
     这样一来,知识多了一道传播途径,人才储备的速度必然会提升。
     另一方面,这时代的学子文人,师出百家。
     心中总想着自己的学说,或者说自己学习的派别被帝王采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罢黜百家,独尊一家,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有了报纸后,他们就有地方辩论了。
     有辩论,就有分歧。
     也算内部瓦解了他们的同盟。
     一番倾谈后,张松终于知道了报纸为何物。
     “主公深谋远虑,吾不如多也。”张松感叹道。
     而他这个秘书郎,又兼职成了《大同周报》的主编。
     第一期的周报内容,由于张松还不怎么了解排版和编写哪些内容,基本上是楚歌口述,张松抄写。
     内容有:
     大同时政:发布大同军最新政策。
     明日之星:表扬大同军中表现最好的人,第一期的版面人物就是畜牧大臣——李牧。
     百家论坛:细数百家思想的优缺点。
     商业广告:为大同军制造出来的东西打广告。
     科研专利:登记最新的发明,表扬发明人,鼓励科学研究。
     民生娱乐:故事、小说、趣闻、杂谈等。
     ——
     临江。
     严府。
     一大清早,严颜和往常一样,别人还在睡觉,他就闻鸡起舞,练完了刀法。
     往日里,练完刀法,他总是神采奕奕,感觉浑身都是力量。
     可这些时日,他练完后,总是忍不住唉声叹气。
     严父知道儿子的心病,自家孩儿归家已近有半年,大同军对其却不闻不问。
     起初。
     他也同样担心,毕竟自家儿郎怎么也算是汉室将领,在军中颇有威望,又不肯听他劝告加入大同军。
     后来。
     大同军既不发告示,也没找过儿子出仕。
     仿佛把他这个临江第一高手的儿子给遗忘了。
     其实这也不怪楚歌,他这几个月在外征战,可没有碰上严颜。
     手下人自然也没把严颜当回事,自然不会特意上报。
     毕竟当初说了,这些汉室将领和士兵,愿意留下的培训后,按考核成绩分配,不愿意加入大同军的,也不阻拦,让他们来去自由。
     “哎。”
     严颜再次叹了口气,把大刀挂上兵器架,皱眉朝院内走去。
     严父见状,上前道:“我儿不如加入大同军,也算不负这身武艺。”
     严颜没有说话。
     看到儿子不像一开始那样开口就反对,严父知道儿子的态度已经有所软化,只是心中堵着气,让他还没转过来,毕竟是大同人让他失了前程。
     严父道:“今日我去秭归进货,路途遥远,不如我儿护送为父一程。”
     严颜迟疑了片刻,还是点头同意了。
     严父心中高兴,一番准备,两人就出了门。
     这大半年来,严颜几乎没有出门,这一出门,他就发现了临江的变化。
    喜欢。
  

第五十八章 养殖有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