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寺[1/2页]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希尧退出去的时候,身子都句偻着。

 估计他也湖涂着,不知道怎么就跟皇子有了“缘分”。

 九阿哥看着他的背影,难得良心发现,对舒舒道:“好像吓一跳,爷这样使唤人,是不是不厚道?”

 实际上他也没打算白使唤人,不是提出交换了么?

 对方帮着自己置办产业,自己回头帮他补个缺,调出那穷山恶水的地方。

 可是年希尧不大伶俐,没有接茬。

 舒舒道:“叫人预备一封程仪吧!”

 是有些缺德。

 人家好好的上任,还没到地方,就给找了活儿。

 九阿哥点头道:“好吧,那就包两封银子。”

 他们既是来进香祈福,也带了不少金银出来。

 挪出来两封银子,也方便。

 九阿哥用人,就是顺手罢了,也没想着占便宜或是勒索钱财。

 十阿哥看着年希尧低头丧气的出去,有些意外,忍不住好奇,过来问道:“九哥训他了,怎么瞧着精神不对?”

 九阿哥翻了个白眼道:“好好的,爷训他做什么?爷就是晓得他去的是景东府,产茶的地方,托他帮爷买个茶园……”

 十阿哥听了,怦然心动。

 要是有自己的茶园,这往阿霸亥走礼就能添上一样。

 蒙古那边,可是很认云南的团茶的。

 不过,他还是克制了。

 他晓得自己跟九哥不一样,九哥没有入朝,只在内务府,跟官员私下有往来也不算犯忌。

 自己这边却是不合适。

 实际上九哥有茶园,他也一样可以用。

 这样想着,他就笑道:“那还真是方便,倒是省心了,回头有稳妥的人再打发一个下去照看就是。”

 九阿哥点头道:“是啊,现下正缺人使呢,实在没有人手,还不知咱们搬出来后如何……”

 如今住在海淀,跟住在宫里对比,那是自在许多了。

 兄弟俩都不想太拖,能早搬出来就早搬出来为好。

 十阿哥想了想,道:“八旗左领没戏,不过包衣人口应该是会先分下来……”

 要不然的话,一个皇子府怎么运转。

 他们在宫里,使唤宫里轮班的太监跟仆妇,出去后,也需要包衣人口。

 九阿哥点头道:“那样就好,到时候总能扒拉出来几个能使唤人……”

 因为上头的哥哥们去年才分的包衣人口,九阿哥记得清楚,即便爵位不同,分的八旗左领不同,可是包衣人口这里差不多,都是“从王例”。

 就是从裕亲王与恭亲王他们那一辈的例,每一位皇子开府,从内务府分下去一个满洲左领、一个旗鼓左领,一个内管领,差不多就是两百五十户包衣。

 因为明天还要赶路,十阿哥就回去了。

 舒舒就装了两封银子,打发何玉柱过去一趟,给年希尧送程仪。

 年希尧知晓了何玉柱的来意,有些意外,实没想到堂堂皇子还能想到这个。

 毕竟他们是主子跟奴才的关系,也不是正常的交际往来。

 对方遇到自己,随口吩咐下来,也不用理会自己乐意不乐意。

 可是补了礼数,又不一样了。

 他居然有受宠若惊之感。

 等到何玉柱离开,打开一看,还真不算少,一封银子二百两,总共是四百两。

 对于这位九皇子,年希尧不说是如雷贯耳,也早有听闻,晓得是宠妃爱子。

 不过说句实在的,还是“跋扈”的传闻更多些。

 今日一见,却是有些天真烂漫,很大方随心的人……

 次日一早,用了早饭,舒舒一行继续北上。

 今日就快了,再行四十里,赶在中午之前,就到红螺寺。

 孙金昨日已经带人先行一步,去了红螺寺做准备。

 红螺寺是护国资福禅寺的俗称,这是京北的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时,原名“大明寺”。

 从唐朝开始就隶属于官方修缮的禅寺,到了元代成为皇家寺庙。

 到了明代修缮的时候,改成“护国资福禅寺”。

 到了大清朝,它也是皇家寺庙之一,历任住持都是皇家命派。

 前几年,圣驾也亲自过来降香。

 马车在山门停下的时候,红螺寺里的住持与知客僧都已经候着了。

 看着胡子都白了的老和尚,舒舒与九阿哥没有托大,都下了马车见礼,十阿哥夫妇也是如此。

 一行人就被迎到客院。

 一进院子,舒舒就察觉到不同,入眼都是青翠,居然是几丛翠竹。

 京城冬日苦寒,并不适合竹子生长,因此在京城难得见到竹子。

 眼下这个品种,应该是耐寒的竹子了。

 俗话说的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只多了这几丛竹子,就使客院都跟着古朴雅致起来。

 上香在明天,今日下午是闲着的。

 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人跟住持喝茶去了,也在商量明早请香之事。

 十福晋在屋子里待不住,就过来寻舒舒,道:“九嫂,咱们就在屋子里猫着么?之前坐马车,身子都僵了……”

 【推荐下,换源app追

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寺[1/2页]